“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青海 | “刷臉”上保險 高原牦牛過上智慧生活
“隻聽說過人臉識別,沒想到牛臉也能識別。”走進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綠草成茵,牛羊遍野。智青鬆多鎮沙科村三社的牧民克知家裡,兩名工作人員用“牛臉識別”技術,僅一個多小時就辦完了300多頭牦牛的“電子身份証”。
工作人員正在錄入牛臉面部特征。人民網 馬可欣攝
所謂“牛臉識別”技術,就是通過手機APP採集牛的臉部特征,以深度算法構建活牛面部識別3D數據組,為每頭牛生成唯一的生物特征數字身份,在此基礎上建立牛臉ID(唯一識別碼)數據庫,進而實現對牛群的電子化管理。
“相較於傳統的投保模式,這種模式承保、理賠更精准,管理也更高效。”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果洛中心支公司總經理柳新軍說。簡單的操作流程、快速的數據匹配速度、非接觸式的數據採集方式,讓“牛臉識別”技術在果洛州受到歡迎。
牧民好奇地圍觀“牛臉識別”技術。人民網 馬可欣攝
“現在辦理保險不用給牛打耳標了,也不再擔心牛在山上挂丟耳標了。”和克知一樣,牧民久買家裡的200頭牦牛也全部參保,當工作人員隻用了十幾秒就完成牦牛臉部採集和上傳時,久買對這項技術感到好奇,覺得又快又省事。
新興的技術,帶來的不只是高效,更讓當地群眾體會到其中的不少益處。“從2023年4月進行技術試點,我們目前已採集牦牛數量365361頭,‘牛臉識別’理賠案件的牦牛數量達19907頭,帶來經濟效益1000多萬。”柳新軍表示。
“可不是嘛,以前好多牧民不願意叫自家牲畜打耳標,總要費不少勁去游說,還存在好多虛假承保、虛假理賠的問題,現在村裡用了‘牛臉識別’技術后是省錢又省力。”久治縣門堂鄉門堂村村支書昂保說著參保后的真實體驗感。
工作人員正在給牧民展示如何對牦牛進行“牛臉識別”。人民網 馬可欣攝
近年來,果洛州通過建立以產業為導向、企業為主體、人才為引領、創新平台為支撐的產學研用體制機制,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增強農業的科技創新引領能力。
如今放眼果洛州,全州有機草場認証面積達2752.24萬畝,67.9197萬隻牲畜獲得有機認証。青青草原,牧歌悠揚。果洛州智慧農業正朝著高質量、精細化、標准化的方向大步邁進。(萬世成、熊旭、白波、馬可欣、甘海瓊、趙敬菡、許維娜、馬天翼、霍雨佳、李依環)
“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