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重大活動宣傳報道>>行進中國看青海

“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青海 | 再制造件和“綠色保險”

人民網“行進中國”青海調研採訪團
2024年07月12日09:2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原廠件還是再制造件?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一處理賠中心處理車險理賠的車主張先生端詳著理賠員推薦的汽車配件再制造件。

“再制造件就是‘二手’的?”聽完理賠員的解釋,張先生發出疑問。

“不是翻新,也不是維修,更不是傳統說的回用件、二手件,它是一個完全新的產品,和新品的性能、使用的條件是一樣的。”理賠員再次強調,再制造件從修復技術、技術水平、生產/加工方式、功能恢復、使用壽命和標准規范和翻新、維修有一些根本的區別。

考慮到車已使用多年,又是普通的家用代步車,最后張先生還是選擇了理賠員推薦的再制造汽車零部件。

再制造汽車零部件上的“再制造”標志。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什麼是再制造?什麼樣的再制造是符合要求的再制造?早在2021年4月,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銀保監會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對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首次非常清晰地明確定義,是指對功能性損壞或技術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舊汽車零部件進行專業化修復或者升級改造,使其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性能不低於原型新品的過程。

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的性能就是這個定義最核心的含義,即再制造的產品不低於原型產品的質量水平。這些就是張先生選擇再制造件的根本原因。

“其實車險投保的時候就已經了解過這種方式。當時業務員說他們有個‘綠色車險’,還簽了一份倡議書,倡議我的車輛發生保險事故損壞后,優先選擇使用低碳修復、再制造件等方式進行維修更換。”理賠時,面對再制造件和原廠件的選擇,張先生最后還是選擇了再制造件。

低碳用車倡議書。車主線上簽訂保險時的截圖

“我們從2023年6月就上線‘綠色保險’,推出綠色汽車保險服務。”國壽財險青海省分公司理賠部申迪介紹,作為引導車主低碳用車的一次復合型探索,“綠色車險”一方面是對於響應低碳倡議的客戶給予額外的自主定價優惠﹔另一方面對於在事故車維修過程中選擇低碳方式的客戶回饋一定的“碳能量”。

“反饋給客戶的‘碳能量’可通過綠色低碳生活平台兌換公交車券等綠色產品與綠色權益,以此方式鼓勵用戶參與到綠色出行、綠色消費中,讓更多客戶參與到地方綠色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客戶增值服務體驗。”申迪說。

其實,《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更是鼓勵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與保險行業融合發展,形成“原料從保險中來,產品到保險中去”的閉環業務模式。

雖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新生事物,但與傳統制造相比具有節能、節材的特點,屬於綠色制造范疇,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而“保險+再制造”的發展,一是突破消費者認知關和接受度,二是需要達成業內、業外的共識,做好再制造件的生產監管,三是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充分用好、用足現有技術,保証產品質量,讓終端的車險理賠維修真正實現“綠色”。

汽車修理廠用再制造件進行維修。受訪者供圖

國壽財險青海分公司“綠色保險”項目負責人介紹,作為青海省首家上線“綠色車險”服務的保險企業,目前,簽署“綠色車險”倡議書的客戶共計1.6萬余位,承保“綠色車險”客戶共計1.2萬余位,低碳修復3200件,使用再制造件38件,共計減碳429噸。

消費者、再制造企業、保險企業和全社會既是再制造件和“綠色保險”重要的推動者,也將成為綠色低碳的受益者。(萬世成、熊旭、白波、甘海瓊、趙敬菡、許維娜、馬天翼、霍雨佳、李依環、馬可欣)

“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專題

(責編:張莉萍、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