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貴南:飛針走線“繡”千年

設計圖案、剪樣、固定繡布……日毛吉熟練地做著手頭的工作,作為藏繡非遺傳承人,把藏繡文化推廣出去,是日毛吉最大的心願。“我做藏繡技師已經30多年了,教過的學生有1600多名。”日毛吉總是對周圍的人說,應該讓更多的婦女學會這門好手藝,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好日子。今天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藏繡產業方興未艾。
繡娘們交流技藝。海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十指春風,一繡千年。一件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刺繡,使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傳統文化之美,更能窺見當地群眾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2021年5月24日,藏族刺繡(貴南藏族刺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貴南藏繡這一極具民族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不僅在國內備受喜愛,甚至作為青海特色文旅產品遠銷到美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
“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我們吸引了廣大藏族婦女從事藏繡生產,從而實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貴南縣藏族文化產業相關負責人仁青加說。
“我想把藏繡和現代元素融合在一起,這樣傳統藏繡才能長遠發展。”今年32歲的項措卓瑪是一名藏繡繡娘,也是一家藏繡服飾公司的負責人。
在貴南縣,繡娘越來越多,大伙兒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繡娘交流作品。貴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貴南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推進貴南創建特色文化強縣模式,積極將文化與地理特色、民俗、歌舞等產業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貴南縣將藏繡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緊密融合,使其成為農牧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推動貴南藏繡向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藏繡從業人員約4800人,其中從事經營性藏繡生產的工作人員就有2652人,半工半農性繡工1474人,2023年全縣藏繡產值達1560萬元,年生產2萬件(片)。
海南州更是舉辦各類藏繡培訓班740期,培訓人數達8000余人。同時,先后組織藏繡優秀從業者到蘇州等地培訓,借鑒和學習蘇繡的制作技法,不斷在傳統藏繡做法和針法上進行創新發展。
藏繡作品。海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海南州文化館,繡娘們正在專注地穿針走線,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下,辮套、腰帶、坎肩等實用又精美的藏繡作品驚艷亮相。
“我們每年都會出去學習和參觀,外出交流后發現,不僅繡制的過程要有耐心,還得學一些畫畫的技能。”一名繡娘說,走出家門去學習,讓她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術。
河湟刺繡、貴南藏族刺繡、青海花兒、熱貢藝術……在青海,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千百年來的傳承讓青海人的勤勞與智慧一代代延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11部門出台方案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老年助餐服務
- 人民網西寧5月28日電 (記者楊啟紅)近日,青海省民政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11家部門印發了《青海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設施建設、多元參與、服務質量、補貼支持、綜合監管等五方面提出16條具體舉措,著力推動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的優質就餐服務。 《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城市街道助餐服務全覆蓋,80%的城市社區開展助餐服務,農村牧區鄉鎮、村老年助餐服務擴面增量實現新的突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