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青海貴南:飛針走線“繡”千年

馬可欣
2024年05月31日15:55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設計圖案、剪樣、固定繡布……日毛吉熟練地做著手頭的工作,作為藏繡非遺傳承人,把藏繡文化推廣出去,是日毛吉最大的心願。“我做藏繡技師已經30多年了,教過的學生有1600多名。”日毛吉總是對周圍的人說,應該讓更多的婦女學會這門好手藝,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好日子。今天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藏繡產業方興未艾。

繡娘們交流技藝。海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十指春風,一繡千年。一件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刺繡,使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傳統文化之美,更能窺見當地群眾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2021年5月24日,藏族刺繡(貴南藏族刺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貴南藏繡這一極具民族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不僅在國內備受喜愛,甚至作為青海特色文旅產品遠銷到美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

“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我們吸引了廣大藏族婦女從事藏繡生產,從而實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貴南縣藏族文化產業相關負責人仁青加說。

“我想把藏繡和現代元素融合在一起,這樣傳統藏繡才能長遠發展。”今年32歲的項措卓瑪是一名藏繡繡娘,也是一家藏繡服飾公司的負責人。

在貴南縣,繡娘越來越多,大伙兒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繡娘交流作品。貴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貴南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推進貴南創建特色文化強縣模式,積極將文化與地理特色、民俗、歌舞等產業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貴南縣將藏繡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緊密融合,使其成為農牧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推動貴南藏繡向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藏繡從業人員約4800人,其中從事經營性藏繡生產的工作人員就有2652人,半工半農性繡工1474人,2023年全縣藏繡產值達1560萬元,年生產2萬件(片)。

海南州更是舉辦各類藏繡培訓班740期,培訓人數達8000余人。同時,先后組織藏繡優秀從業者到蘇州等地培訓,借鑒和學習蘇繡的制作技法,不斷在傳統藏繡做法和針法上進行創新發展。

藏繡作品。海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海南州文化館,繡娘們正在專注地穿針走線,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下,辮套、腰帶、坎肩等實用又精美的藏繡作品驚艷亮相。

“我們每年都會出去學習和參觀,外出交流后發現,不僅繡制的過程要有耐心,還得學一些畫畫的技能。”一名繡娘說,走出家門去學習,讓她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術。

河湟刺繡、貴南藏族刺繡、青海花兒、熱貢藝術……在青海,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千百年來的傳承讓青海人的勤勞與智慧一代代延續。

(責編:馬可欣、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11部門出台方案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老年助餐服務
  人民網西寧5月28日電 (記者楊啟紅)近日,青海省民政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11家部門印發了《青海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設施建設、多元參與、服務質量、補貼支持、綜合監管等五方面提出16條具體舉措,著力推動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的優質就餐服務。 《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城市街道助餐服務全覆蓋,80%的城市社區開展助餐服務,農村牧區鄉鎮、村老年助餐服務擴面增量實現新的突破。…
中國最大通用精密測量望遠鏡落戶青海冷湖
  人民網西寧5月28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簽署“4.2米地基專用天體測量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這標志著中國最大通用精密測量望遠鏡落戶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
讓“地攤經濟”從業者“賣有定所”
  華燈初上,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的夜市攤點早已人潮涌動。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你來我往的砍價聲……隱藏在城市裡的“煙火氣”隨著溫度的上升,慢慢升騰,不夜城的生活畫卷,也折射出民生經濟的活力與韌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