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新春走基層︱激發鄉村潛力 釋放鄉村活力

楊啟紅
2023年01月21日10:04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均勻投喂草料,觀察牛群進食……一大早,李發全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的牛舍裡忙得熱火朝天。“離家近,活輕鬆,還能月月有收入。”兩個月前,李發全得知奶牛養殖基地招聘的消息后,毫不猶豫放棄了跑運輸的生計,來到養殖基地干起了喂牛的活兒,妥妥地家門口就業。

2022年11月初,首批56頭荷斯坦奶牛順利進駐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標志著青海省投資體量最大的東西部協作項目,青海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奶牛養殖項目正式投產運營。“現有1242頭牛,其中300余頭奶牛產奶,日產鮮奶6噸左右,還有242頭小牛犢。”說起養殖基地的情況,西堡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黨佔良如數家珍。

牛群進食。人民網 楊啟紅攝

特色產業潛力強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

自2021年11月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開始基礎設施建設至今,已先后吸納150余名當地勞動力務工。同時,養殖基地現已吸納周邊農村的40余名勞動力負責飼喂、打掃衛生等日常工作,實現長期穩定就業,李發全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各處奔波,一年到頭很辛苦,如今,在自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圖的是個穩定。”李發全邊忙活邊笑著說。

近年來,西堡鎮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推進生態奶牛養殖產業。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以生態環保為主旨,按照分批引進,逐步擴繁的原則,三年內將達到設計生產水平,養殖2000頭優質荷斯坦奶牛。預計穩定年銷售收入5000余萬元、收益1300余萬元。

收益資金優先用於鞏固脫貧村、脫貧戶、邊緣戶及產業擴大再生產。同時,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特別是把群眾增收致富作為第一出發點。租賃土地130余戶275畝,戶均增收2000余元。通過訂單方式帶動500余戶農戶種植飼草4000余畝,戶均增收4000余元。與此同時,基建用工、投產運營用工等,均帶動當地勞動力務工增收。此外,養殖基地引進民營企業投資光伏發電和清潔能源供暖項目,採用無人值守、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清潔能源供暖項目,降低基地日常能耗,實現恆溫牛舍,預計年均增收240余萬元。

奶牛養殖基地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飼草,增收致富。湟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西堡鎮還將依托奶牛養殖基地,整合周邊資源,發展冷水魚養殖、休閑觀光農業等多種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種植+養殖+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發展規劃。”黨佔良介紹,西堡正努力打造生態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實現產業立鎮、產業興鎮。

放眼全區,李家山鎮的食用菌產業勢頭正足,魯沙爾鎮的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產業遠近聞名,多巴鎮的蔬菜產業不斷豐富著西寧市民的“菜籃子”……西堡生態奶牛養殖項目的落地,將不斷優化湟中“一鄉一品”特色產業布局。放眼全鎮,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的投運,推動西堡在高質量鄉村振興方面邁出了步子,蹚出了路子。一子落而滿盤活,潛力可期。

小牛犢或進食或休息。人民網 楊啟紅攝

新春將近,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基地正搶抓時間節點,將基地的乳制品更新產品包裝,優化瓶體設計,嘗試多樣果粒添加,推出吉祥年貨“玉兔呈祥”新品種。

民之所盼有回應 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同步

鄉村振興的東風拂過河湟大地,產業、生態、文化……方方面面都呈現出振興的好勢頭。

“房前屋后,河道內外都看不見生活垃圾了。”近年來,西堡鎮鮑家溝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不少,村民夏全梅深有體會,以往,大風一吹,垃圾亂飛的情景她可沒少經歷。

鮑家溝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與湟中區近年來扎實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打造高原“潔淨”城市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息息相關。湟中著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整合資金2.58億元建成投運生活垃圾填埋場5座、生活垃圾中轉站90座,至此,以5座生活垃圾填埋場為無害化處理處置中心、輻射全區9鎮4鄉331個行政村的90座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為臨時過渡中轉節點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網絡逐步形成,湟中區垃圾轉運覆蓋率從2019年的34%提升到目前的95.7%。

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正在處理垃圾。人民網 楊啟紅攝

“村裡環境整體改善后,村民們配合垃圾轉運車統一收集生活垃圾的積極性更高了,誰不說環境變化大。”鮑家溝村村委會副主任鮑佔福直言,現如今,幾乎看不到偷倒、焚燒垃圾的現象了。

鮑家溝村的房前屋后看不到堆積的垃圾。人民網 楊啟紅攝

點滴變化,實實在在惠及到的是百姓。在西堡鎮新平村,一間小小的農家書屋頻頻獲贊。村民陶乃順今年73歲,是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書屋的常客,“原來想買喜歡看的書,還得專門跑到縣城或者西寧,不方便不說,有些書還很貴,如今,沒有這些煩惱了,想看什麼書來書屋挑。”村民李萬俠工作之余也常帶兩個孩子前來書屋看書學習,“書屋不比家中,有學習的氛圍,孩子們喜歡扎堆一起看書討論。”小小書屋,見証著李萬俠與孩子們難得的親子時光。

孩子們在新平村農家書屋讀書。人民網 楊啟紅攝

新平村的書屋2021年榮獲“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近年來,我們利用農家書屋開展農技培訓、文化下鄉活動、移風易俗推進會議等,爭取書屋作用最大化。”新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萬杰介紹,農家書屋建好,更要管好用好。

陶老邊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邊記筆記。人民網 楊啟紅攝

“村裡愛看書的老人來書屋借書看書,待大家聚在老年幸福食堂一起吃飯時,說說書上的故事,解解悶兒,十分開心﹔搞種植養殖的村民,也會來借閱相關書籍,學學農技……”用李萬杰的話說,書屋的作用大著嘞!比不上城市裡功能齊全、藏書豐富的圖書閱覽室,但於新平村村民而言,農家書屋的確是“文化高地”。

【記者手記】

走訪當天,恰逢河湟谷地2023年首場小雪,在室外採訪記錄時,手被凍僵,握不住筆,但詢問交流之際,感觸頗多,手是冷的,心是暖的。暖的是目極之處大家迎難而上,推進特色產業發展﹔著眼實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聚焦文化需求,傾心建好管好用好農家書屋……各級各部門統籌部署,傾力推進,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惠及百姓。我們更能從奶牛養殖基地的快速運轉、全區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以及百姓文化生活的豐富等事務上探出當地鄉村振興的活力和潛力,河湟大地,未來可期。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