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以“山水”為筆繪好鄉村振興圖

2022年12月03日08:35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水韻群科 高原水鄉。本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李玉峰 化組 攝

水韻群科 高原水鄉。本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李玉峰攝

提起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人們印象中除了支柱型產業拉面和丹山碧水外,更會聯想到多彩繽紛的杏花小鎮、低海拔風情小鎮——水韻群科。

這座枕在黃河臂彎裡的“高原水鄉”,近年來通過加快推進“鎮強、業興、民富”戰略,探索實施“生活美、生態美、產業美、精神美”新路,精心描摹水韻群科新畫卷,蹚出一條具有沿黃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前,水韻群科雖然地理位置優越,四季氣候宜人,然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狀況成為制約美麗小鎮發展的硬傷。

於是,要想富先修路成為所有人的共識,群科鎮黨委政府更是堅持將道路硬化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強力抓手,本著“將路修到背街小巷、修到農民家門口、修到農民心坎裡”為出發點,積極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用實際行動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百姓幸福指數。

黨建有力度,基層有溫度。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拉近了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密切了地方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關系。

乙沙一村老黨員馬功當說:“相比之前啊,村道變好了,現在下雨天腳上都不沾泥,出行更方便了。”

交通是發展的前提,產業是致富的關鍵。

群科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產業發展為突破,立足特色資源優勢,依托浩南農牧養殖等優質企業,發展牛羊雞養殖,探索創新打造產業模式升級,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增加農戶收入,促進鄉村振興,至目前各類牲畜存欄23.6萬頭(隻),出欄各類牲畜2.5萬頭(隻),完成畜種改良1.02萬頭(隻),提供就業崗位10個,輻射帶動周邊家庭養殖40余戶。

進一步採取“黨支部+企業+種植大戶+農戶”模式,全面激活“沉睡”的撂荒地,通過流轉土地進行統一規劃,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高群眾種植積極性。目前,已種植冬小麥、春小麥735公頃,種植玉米、馬鈴薯、油菜520公頃,大白菜、蘿卜等蔬菜224公頃。

如今,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群科鎮在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道路上,開啟以文化產業打頭陣的新篇章,出好“黃河文化”旅游牌,精心打造高品質、個性化、多元化旅游產業,大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據了解,在安達其哈生態旅游景區、東泓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國家非遺保護項目唐卡基地、青繡培訓扶貧車間等項目中,全年景區門票、農家樂、特色小吃、農副產品銷售等綜合收入大約在一千萬元左右,輻射帶動周邊6村近1000戶群眾增收致富,人均收入可達1.5萬余元﹔伊興農副產品加工示范點及安達其哈、木哈、乙沙一村、乙沙三村等新一輪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穩步推進中。

生活富裕后群眾對生活環境有了更高追求,群科鎮黨委政府本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理念,在村庄環境提升的同時,注重結合鄉風文明建設,給村庄注“魂”,推動形成一村一景、景村融合格局的同時,在全鎮16公裡黃河干支流、河道植樹6萬余株,林木覆蓋率達35%。

如今,走進群科鎮灘北村,干淨整潔的道路兩旁樹木蔥郁,一座座整潔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幅嶄新的鄉村美景映入眼帘。

談起近年來村裡的巨大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馬二不都欣喜不已:“以前生活條件差,衛生也搞不好,家家戶戶垃圾到處亂扔亂放,自人居環境整治以來,院子整整齊齊,衛生廁干干淨淨,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情特別舒暢,這一切都是黨的惠農惠民政策好,我們要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山水畫廊”+“生態長廊”格局下,完美勾勒出美麗沿黃小鎮“院淨、路暢、水清、岸綠、景美”最美鄉村振興圖。

群科鎮黨委書記晏得鈺表示:“近年來,我們以‘黨建+’讓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接下來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帶領全鎮黨員干部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責編:顧斐菲、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茫崖市規模最大的縣級養老院將建成
  人民網西寧11月29日電 (楊啟紅)本網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民政局獲悉,累計投資380.41萬元的茫崖市社會福利院工程主體樓全面竣工,建成后將填補該市目前無養老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機構的空白。 據了解,作為2022年茫崖市“10件民生實事”之一,新建的社會福利院位於花土溝鎮陽光小區內,總建筑面積1456.38平方米,現處於運營籌備階段,正在進行養老設備配置和提升工程建設。…
海北剛察全面加快養老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人民網西寧11月30日電 (楊啟紅、盧國霞)本網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委宣傳部獲悉,今年以來,海北州剛察縣累計投資3372.74萬元,全面加快養老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剛察縣將養老服務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共為城鎮666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5992次,撥付服務資金29.83萬元,為農牧區228名困難老人提供服務21032次,撥付服務資金9.86萬元。…
保障電力供需平衡 青海成立電力負荷管理中心
  人民網西寧11月30日電 (楊啟紅、王國棟、程亮)11月29日,青海省電力負荷管理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將承擔常態化開展用電負荷普查調研、監測分析,電力負荷智能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組織開展電力負荷管理的專業培訓和技術交流等職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