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兩個項目獲評全國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典型
2022年03月22日08:24 | 來源:青海日報

近日,在水利部組織的全國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典型案例評選中,由青海省移民安置局組織推薦的青海省貴南縣沙拉村種植產業基地扶持項目、貴德縣鬆巴村移民綜合產業建設項目被評選為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做法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曲鎮沙拉村位於縣城以西12公裡處,屬龍羊峽水電站庫區移民村。為拓展移民增收渠道,增加移民收入,推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產業發展,省移民安置局投資1315萬元在貴南縣沙拉村建設了一座集加工、篩選、倉儲為一體的種植產業扶持基地,採用“土地流轉+移民土地作價入股+簽訂收益分配協議”模式,成立了沙拉村村級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豐富移民群眾的錢袋子。截至2021年底,沙拉村村級股份制經濟合作社已經累計擁有大型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14台/套,村集體合作社年收入375萬元,移民群眾年人均收入達1.16萬元,同比增長35%。
貴德縣尕讓鄉鬆巴村屬於李家峽庫區整體后靠安置的藏族移民安置村,全村共有98戶324人。針對鬆巴村充裕的地理、環境、文化等旅游資源,依托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等相關政策支持,省移民安置局投資1350萬元實施了貴德縣鬆巴村移民綜合產業建設項目,將鬆巴村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增長優勢,打造了“農戶+基地+公司”為主的鬆巴藏寨旅游示范村,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鬆巴村在旅游文化產業帶動下,形成了“一村一品”“旅游產業+文化產業”互促互補的經濟發展格局,實現了資源變資產、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移民變股民的四大轉變。僅2021年“五一”期間,鬆巴村共接待游客累計2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余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移民收入“雙增收”的目標。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黑河水初融 祁連山春來
- 人民網西寧3月18日電 春三月,蜿蜒的黑河開始融化,祁連山國家公園春意漸濃。祁連山為青海與甘肅的界山﹔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腹地的八一冰川,流出青海后澆灌了甘肅河西走廊的富庶繁華,流向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