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辦實事 對話地方領導”
專訪|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喬亞群:全力做實做好“十件民生工程”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

【編者按】近日,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喬亞群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就“海西在為民辦實事方面是怎麼考慮的?”“海西在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有什麼打算?”等話題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專訪中,喬亞群介紹,海西州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日常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從全州人民群眾的期盼出發,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推出了“住房保障、健康海西、穩定和擴大就業、改善辦學條件”等“十件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喬亞群在基層調研(左一)。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站穩人民立場”,請您談談海西在為民辦實事方面是怎麼考慮的?出發點是什麼?
喬亞群:在黨的百年華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青海大地,民生依然是他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他指出,“要堅守人民情懷,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人民群眾的期望,就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海西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從全州人民群眾的期盼出發,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通過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策於民,廣泛向全州群眾征集民生實事,形成了“住房保障、健康海西、穩定和擴大就業、改善辦學、商貿助農、文化惠民、扶貧解困、社區養老服務、綠色興農、美化家園”十件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網:我們了解到,今年的青海省“兩會”將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為“十四五”時期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海西州在實施“十件民生工程”過程中,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
喬亞群:一直以來,海西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民生福祉大改善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際行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我們進一步明確責任,拿出過硬辦法,採取務實舉措,全力做實做好承諾的“十件民生工程”,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實施“住房保障工程”方面,堅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快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農牧民危舊房改造項目,努力改善海西各族群眾人居環境,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全州808套城鎮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部開工,涉及29個老舊小區2934戶居民的改造工程現已開工25個小區2578戶,剩余4個小區正在辦理前期手續,1071戶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目前已開工1051戶,開工率98%。
實施“健康海西工程”方面,堅持預防為主、推動關口前移,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全面推進健康海西建設。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目前全州累計檢測樣本44.83萬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全州累計接種新冠疫苗73.74萬劑次。深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和醫聯體建設,依托結核病“三位一體”防控模式,提升結核病防治水平。加大醫保政策的宣傳,將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率穩定在戶籍人口的96%以上。
實施“穩定和擴大就業工程”方面,出台促進就業政策、措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吸納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創業。全州城鎮新增就業10146人,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6882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2%,城鎮登記失業率1.71%,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81萬人次。持續開展根治農民工欠薪行動,受理和查處勞動保障舉報投訴案件和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30件,清欠金額476.39萬元。
實施“改善辦學工程”方面,聚焦海西教育發展薄弱環節,強化教育項目建設,投資3億元,實施海西州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改善項目,5所幼兒園、15所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海西州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已完工﹔海西州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已立項批復。嚴格執行國家教育資助政策,落實各類資助項目資金6000萬元。
此外海西州在社區養老服務、美化家園、文化惠民、商貿助農、扶貧解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到海西考察指導,實地感受海西發生的變化。
人民網:通過您剛才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海西州始終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秉持群眾事無小事的理念,立足本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下一步海西在深化為民辦實事,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有什麼打算?
喬亞群:剛剛閉幕的中共海西州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及全州“兩會”,對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即:脫貧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居民收入增長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城鎮失業調查率控制在6.5%以內。全州人民擁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1歲。為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省委、州委關於黨史學習教育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安排部署,牢記初心使命、踐行黨的宗旨、站穩人民立場,從三個方面再發力,全力補齊短板弱項、兜牢民生底線,努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各族群眾享有更高質量的民生保障。
人民網:海西作為“四地”建設的主陣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近年來,圍繞生態綠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海西取得了哪些成效?
喬亞群:近年來,海西積極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化肥農藥使用量較項目實施前減少40%以上。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創建了海西州牦牛、藏羊監管平台,並實現了與省平台的對接。農牧業發生綠色變革,建成有機種植基地33個、規模化設施農業種植基地8個、有機生態牧場6個、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9個,柴達木枸杞、天峻牦牛、茶卡羊等9個具有地域特點的農畜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獲批柴達木枸杞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茶卡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都蘭諾木洪枸杞產業園成功躋身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枸杞、藜麥、牛羊肉、青稞、蜂蜜、沙棘茶等特色農畜產品及深加工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此,熱忱歡迎廣大朋友了解海西、體驗海西、品味海西,把海西的農特產品推介給更多的消費者朋友。
人民網: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如何利用好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辦理好群眾留言,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喬亞群: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領導干部“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重要論斷。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恰好搭建了這樣一座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交流溝通的網上連心橋。作為地方的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時刻關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經常查閱廣大網民在留言板中反映的訴求和提出的意見建議。今后,海西州委、州政府要通過“領導留言板”認真傾聽民情民意,妥善辦理、及時答復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呼應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真正發揮好這個“監督平台”和“開放智庫”的作用,讓“領導留言板”切實成為匯集網民意見的“直通車”、為民辦實事的“助推器”。
此外,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方面,我們還採取了很多便民措施,幫助群眾通過網絡反映社情民意。比如:海西州政府門戶網站開設了州長信箱,及時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網站設置了蒙古族和藏族語言版本,同步更新內容,當地少數民族群眾也可以用蒙語和藏語在州長信箱反映意見建議,各地區、各部門均安排了雙語干部日常巡查網友留言,及時辦理和回應。下一步,我們還將採取更多措施方便網民,比如完善政務服務APP民族語言功能、民族語言資訊同步上網公布等等,進一步提升網絡服務水平,提高群眾滿意度。
借此機會,感謝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對海西的關心關注,我們再次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到海西觀光考察、指導工作,也希望廣大人民群眾通過網絡和我們溝通交流。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包容的環境、更加創新的理念、更加務實的舉措、多解民生之憂、多紓民生之困、多謀民生之利。海西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