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源地毯的“成功密碼”

陳曦 蘇烽

2021年07月05日08:51  來源:青海日報
 

手工槍刺。青海日報記者 李慶玲攝

車國龍與團隊人員探討地毯樣式。青海日報記者 陳曦攝

車間內工人正在制作藏毯。青海日報記者 陳曦攝

“打造世界一流藏毯生產基地。”6月28日,走進位於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源地毯公司)的大門,寬闊的廠區內,生產車間外牆的一行大字尤為醒目。

藏毯,這個在青藏高原至少有30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從一塊御寒的物件歷經歲月沉澱,到現在發展成一種特色優勢產業,並和“世界一流”書寫在一起,這既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自信。

“聖源地毯成立於2007年,經歷了14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集地毯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檢測於一體的集團化、國際化大型地毯行業領軍企業,目前我們擁有世界先進的紡紗、染色、織造、后整加工等全套智能化生產設備以及全產業鏈研發平台。作為一家植根傳統制造業的企業,我們扎根青海、創新理念,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中,追逐科技創新的現代腳步,力求讓傳統產業發‘新芽’,逐步發展壯大為青海藏毯產業的龍頭企業,年產值上億元。”聖源地毯公司行政副總劉生敏介紹說。

走進生產車間,手工槍刺、傳統手工編織、大型機械編織三個生產區域依次分布,在各區域之間還有后整、拔花刺、鏟面等工作區域。同時在兩邊的牆上,盛開的格桑花、雄壯的牦牛、逼真的人像……一幅幅精美的藏毯讓人目眩神迷。

而企業發展的活力更多來源於創新。據劉生敏介紹,2017青海藏毯展期間,聖源地毯公司專門邀請前來參會的客商們走進工廠參觀,並為其中一位德國客商拍攝了一張照片。一個小時后,這位正在興致勃勃參觀的客商就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塊根據他的照片制作而成的人像挂毯。

“其實,我們在2017年就實施了‘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藏挂毯’項目,使得在一個小時之內快速完成個性化地毯的制作不再是神話。聖源地毯公司也憑借這個項目拿到當年的中國‘雙創’大賽總決賽的優秀企業獎。”劉生敏說。

據了解,該公司自建廠以來,經歷了三次轉型發展。第一次是在生產技藝方面,從最初的手工編織轉型為擁有手工編織、機械編織等多種方式﹔第二次是在商業模式方面,從批量銷售逐漸向個性化定制轉型﹔第三次是智能制造轉型,每一塊地毯在經過設計師設計和轉換之后,工人在編織時更加方便。截至目前,聖源地毯公司已經建立起了客戶體驗中心、生產控制中心、設計研發中心和售后服務平台的“三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管理模式。2020年,“聖源地毯”獲得“青海省質量獎。”

“黨建促發展”“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樹立黨員的良好形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在生產車間內,類似的標語隨處可見,我們也似乎找到了公司的“成功密碼”。

經過多年的發展,聖源地毯公司董事長薛婷認識到,隻有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互相促進,才能實現黨建強、企業發展強的良好格局。

聖源地毯公司黨支部自2011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把加強公司黨建作為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通過採取健全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和開展主題活動等形式,根據黨建工作的特點,針對黨員員工思想、企業經營銷售實際開展了“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等活動,強化了黨性和組織觀念,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重新塑造了黨員形象。

同時利用“三八”“五一”“七一”等重要節日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戶外活動、歌詠比賽、拓展訓練等活動。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公司員工的業余生活,緩解了工作壓力,放鬆了心情,又極大地增強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實我們每一次創新、每一項專利都是將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發展動力的體現。”劉生敏說。

今年37歲的車國龍作為聖源地毯公司設計研發部經理,2011年進入公司,10年間,已經由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實現了自我價值,更是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10年的歷練特別是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讓我感覺到專注、認真、團結、奮進才是進步的惟一渠道。”車國龍說。秉持著這些精神,在他的帶領下,10多項圖案專利讓他的團隊獲得了諸多榮譽。

如今,聖源地毯公司的產品銷售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承接了上百個高端酒店工程項目,在國際市場吹響了青海民族品牌的號角。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以及企業的不斷創新突破下,“青字號”走向世界,“青海制造”更加熠熠生輝。

(責編:陳晶、劉沛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