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二十一年,青海万名干部俯下身子沉在一线

马可欣
2024年03月30日09:46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清晨,村庄的寒意还未褪去,湟源县寺寨乡上寨村的广场上却已是人头攒动。2月27日一大早,党支部书记李秉仓顾不得吃早饭,就对村民们说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养殖业的各种补贴政策,大伙儿听得入神,频频点头。这是青海省万名干部下乡宣讲的场景。

2月26日,青海省启动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全省抽调的宣讲干部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到乡村去,到牧区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力推动“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今年的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主题为“一学三促”(学政策,促生产、促和谐、促振兴)。这是青海省连续21年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二十年如一日,在青海,万名干部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院落“方寸地”变身村民“增收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我们村的手工业也要加大发展力度。”晨曦微露,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波航乡上泉尔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内便热闹非凡——驻村工作队正同村“两委”成员一道学习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上泉尔村属于半脑山地区,村集体经济形式单一,内生动力不足,这也是一直压在上泉尔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冬心中的一块石头。

如何让村子走出一条新路子?“村里的妇女都有缝纫基础,我就想着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们在家门口挣钱。”李冬说。

在自然资源系统工作期间,李冬了解到地勘单位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采矿样品袋,尝试让村民加工采矿样品袋等类似产品的想法便从李冬心里应运而生。

李冬(右)与村民一起制作样品袋。李冬供图

与多个地勘单位沟通对接,确定订购意向后,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以 “党支部+公司+留守妇女”模式,于2024年1月成立了湟源泉胜劳保用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吸纳劳动力(妇女)1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人。

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已交付了两批订单25000个采矿样品袋,收益5万余元。

“我们还于近期开发了帆布手提袋、宣传袋产品,目前已签订3200个手提袋订单合同,总价值3万多元。经过与青海省工信厅、青海省商务厅的沟通对接,初步确定了为2024年青洽会加工会务宣传袋的意向。”李冬说。

以“小投入”撬动“大收益”,上泉尔村迈出了以手工业促进产业发展、拓宽联农富农增收路的第一步。

校园定制公交 让学生从“家门口”直达“校门口”

早晨7点,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湾地村的集中上车点,孩子们正排着队坐上定制公交,准备前往互助县塘川镇双树小学上学。

“自从去年我们学校和塘川镇双树村小学合并后,家住在西山乡湾地村的学生只能去双树小学就读,因为路途偏远,上下学很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湾地村党支部书记马祖德说。

得知这一情况,驻村干部牵头与当地公交公司达成合作,由公交公司、学校和学生家长三方共同签订协议,定制了校园公交车。

“我家住在西山乡湾地村2社,离学校特别远,没有定制公交的时候,一趟车得等好久,现在孩子上下学方便,我们也放心。”说起定制公交,家长马金彦的话语中满是肯定。

互助县的孩子们乘坐校园定制公交去上学。互助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有了定制公交车,孩子不用起早贪黑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往返学校的途中,同时上下学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让不少家长放宽了心。

自青海省万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三促”活动以来,互助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开通多条定制公交专线,专程接送中小学生往返学校,破解学生“接送难”问题,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互助县每个周末安排20多辆公交前往树人高级中学、民族中学、互助一中等接送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8辆公交车往返湾地村、安定村等8个村去接送学生,定制公交每天接送小学生达600多人,每周接送初高中学生达2000多人,为乡村学子打造了一条安全、便捷的求学路。

优化助老服务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村子“带头人”始终将增进老年人福祉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现在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施越来越齐全了,活动也变多了,以前天天就搬着板凳坐在墙根,哪想到还能这样生活。”76岁的村民周兴章笑着说。

“我们村子里有101名60岁以上老人,子女基本都外出务工了,老人们经常围坐在村口晒太阳,有时候也不说话,一坐就是一天。上山庄村第一书记赵瑜一直将改善老人的生活这件事装在心里。

赵瑜和村民一起观看老年活动中心内的象棋对弈。赵瑜供图

宣讲政策、联系企业……筹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时,赵瑜跑了不少冤枉路,终于在2018年6月,由爱心企业出资240万元的老年活动中心开建了。

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不仅配有日间照料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等,还与西宁市相关医院进行合作,配备3名服务人员为村里老人提供诊疗、理发等服务,村里的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今年也是赵瑜驻村的第6年,当问及为何选择留下来时,他真诚地说:“我本来就是农村里的孩子,与其说是村民们需要我,更应该说是我离不开他们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下乡宣讲、深入基层、纾难解困,青海省的万名干部几十年来真正做到把农村当作自己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持续为高原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责编:马可欣、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