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 大美青海 醉美海东
近年来,海东市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强化生态文化赋能,丰富河湟文化内涵,促进文旅多点融合,扩大旅游经济总量,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体系丰富、服务水平优质、管理运营科学、带动效益明显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海东风光。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强化组织领导 高位推动顶层设计
为全面推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目标和任务落实,海东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发改、财政、文体旅游等部门以及各县区政府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统筹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东)行动的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议,总结成绩,分析形式,解决问题,部署工作。同时,将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制定印发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东)行动方案》,编制完成了《海东市“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发展规划》《海东市乡村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海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文件。为做好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东行动和项目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孟达天池。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扎碾公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立足资源优势 持续优化旅游业态
立足黄河资源优势,牢牢牵住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一“牛鼻子”,精心布局“一圈三线百点”生态旅游发展空间,海东“一圈三线”全域旅游总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现有交通路网,做优做大河湟民俗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圈、乡村生态暨沿大通河旅游线、乡村人文暨沿湟水河旅游线、黄河文化旅游风情线。精心规划打造了平安驿、民和临津古渡等文化旅游看点,直观再现河湟古道交融天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丰富生态旅游线路内涵。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冰雪体验、自驾车房车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丰富生态旅游业态。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民和海鸿国际旅游文化风情街列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互助县威远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化隆县安达其哈村、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光村、双树村、班彦村、卯寨党史馆等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热门打卡地。化隆县与中国地质大学在化隆县阿河滩村共同开发打造的地质研学旅游取得重要成果。
卯寨景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平安驿河湟文化体验地。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依托丰富载体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青海海东河湟文化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申报创建工作。制定出台《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制定的地方性法律规范,以河湟文化研究院为依托,高质量办好《河湟人文》杂志,高水平编撰好《河湟民俗文化大全》《河湟文学从书》一套五卷、《河湟曲》等20余部。成功承办了第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第十六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循化站)、2022年青海省“农行杯”农牧家乐美食大赛等活动,高水准举办了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河湟文化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醉美海东”的影响力。开发建设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柳湾彩陶博物馆等凸显河湟文化特色的文旅载体,河湟文化博物馆今年开馆运营,成为讲好海东故事、河湟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平台。
喇家遗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坚持多点发力 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近年来,海东市把强化文旅对外宣传作为提升海东城市形象、文旅形象的重要抓手,组织参加了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大型竞演节目,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旅游交流、展览展会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海东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年,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带给旅游业的巨大影响,海东市采取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文旅宣传、助企纾困力度,从而激发旅游消费活力,组织开展了2022年海东市“浪山浪水浪海东”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期间共组织10余家中央驻青、省垣媒体以及30余家省内外旅行社到各县区旅游景区和景点开展了文旅采风踩线海东行活动,广泛开展海东文旅宣传。制定印发了《海东市鼓励旅行社组织引进市内外旅游团体来海东旅游奖励办法(试行)》,充分调动了省内外旅行社组团游海东的积极性,对增强旅游消费活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积极出台支持海东市旅行社行业纾困发展相关政策,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共计128万元。
北山门岗瀑布。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七里花海景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下一步发展思路:
重点打造核心旅游景区
借鉴兄弟州市在打造建设和宣传推介品牌经典景区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研究海东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计划分批打造中国撒拉族民俗文化体验地、瞿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同时强化旅游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引爆全市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海东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国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优化发展布局
精心布局“一圈三线百点”生态旅游发展空间,从而使“一圈三线百点”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串珠成线,融入全省“一环两廊六区多点”生态旅游空间布局,进而融入已经在国际国内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青甘、青川、青藏、青新大环线之中。同时,以“青海年、醉海东”、河湟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载体,主动融入黄河九省区生态旅游推广联盟,积极打造西北五省区重要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旅游合作。
完善配套设施
强化城市核心区旅游集散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客厅功能,通过航空、铁路、高速高等级公路及风景道串联,形成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特色突出、联动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实施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交通设施配套服务工程,打通旅游道路“最后一公里”,提升交通等次和安全保障水平。强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生态旅游风景道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餐饮、住宿、观光、购物、娱乐以及车辆维修、应急救援等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打好稳住经济大盘攻坚战
- 谢永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青海省中小企业助企纾困政策汇编》,这是西宁市城中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作人员特意送来的。对谢永寿而言,这本汇编不只是在宣传政策,更是在传递信心。…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