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社会

以城镇光阴镌刻高原美丽魂脉

贾 泓
2021年10月15日08:52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俯瞰西宁。黎晓刚摄

  徜徉在青海这片高原大地上,城镇宛若颗颗珍珠镌刻其中,串起三江之源与戈壁瀚海的壮美,串起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厚重,串起多民族文化的绚丽与共同奋进新时代的活力。

  无论是在充满现代律动的西宁,还是在青海湖边岁月静好的小镇,浸润在城镇里的美,如同跳跃在这片热土上的精灵,一点一滴地镌刻出这里的美丽魂脉,滋养着土地,也润泽着民生。

  2019年11月18日,住建部和青海省政府在京签署《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启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工作。通过省部共建,构建城镇绿色发展的新格局、探寻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的新路径、激发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新模式、推广城镇体检评估的新制度、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和绿色建造的新方法等7个方面合作内容,青海省立足高原特点,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美丽中国”战略,全面提升青海省城镇发展质量,创造城镇高品质生活。

  今天,在城镇的光阴静静流淌间,美丽已被注入其中,城镇与自然、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乡村,正在以美丽为笔,勾画出深深刻着青海符号的靓丽画卷。

  山水醉人 城美醉心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镶嵌在高原大地的明珠——青海湖,仿佛留住了光阴,留下了岁月。在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中,针对环湖城镇带,青海省突出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山水人文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及国际高原美丽人居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镇建设,漫步“时光小镇”——龙羊峡镇,感受到的是静谧与安详,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带着高原的印记,标记着高原山水的独特之美。

  而这样的风光不仅引人沉醉,更赋予了龙羊峡镇独一无二的生态底色。步行在城镇的街道上,绿水青山的美丽与怀旧风貌的水电建筑遗迹上历史的厚重感相辅相成,令人如痴如醉。

  随着省部共建机制日趋完善,针对环湖地区城镇带建设跨区域、跨部门、协调难度大的实际,青海省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探索建立了省州县共建机制,并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同环湖地区城镇带共同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青海,生态地位独特,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作为全国首个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青海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全面融入青海城镇发展各方面全过程。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这是西北地区首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府规章。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996个项目获得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已达55.6%。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承以人为本、注重西部特点和高原属性、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青海正探索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城乡建设新路径。

  一方韵味 一地诗情

  团结公园,西宁花园城市建设的首批公园游园之一,南临湟水河北岸绿道,东临团结桥路,是原毛纺小区南区整体搬迁后西宁市规划出的精品游园。

  公园周边长期居住的市民,大多对曾坐落于此的毛纺厂有着深厚感情。让情感延续,团结公园在建设中将大型净水工程等历史遗留建筑改造为景观工程,并在公园长廊建设时加入纺织器械元素,再配上精心挑选的80余种苗木,公园既成为市民生态建设的“小课堂”,又是居民西宁记忆的“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高原美丽城镇以厚植河湟文化、热贡文化、昆仑文化、三江源生态文化为根基,发挥青海民族多样、文化多元优势,传承地域文化基因,挖掘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城镇人文特征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新青海”等不同时期形成的奋斗精神,保护好“山、水、人、文、城”传统格局和历史肌理,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镇空间格局,提高城镇人文气质内涵,使高原美丽城镇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

  为此,西宁、格尔木、同仁、玉树、祁连县等“5+1”试点地区坚持“生态优先、一城一策、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高原美和个性美,因地制宜探寻各自发展之路,推动形成符合青海特点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打造“城乡统筹新海东”、推进“天上人间柴达木”、探索“魅力海南”、“天境海北”、“圣洁玉树”、“秘境果洛”、“神韵黄南”等城镇品牌,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青海正因城市韵味的彰显而更加精彩。

  而在全省初步构建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更是让高原文脉更加清晰,底蕴更加深厚。

  智慧城市 幸福民生

  走进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巨大的LED显示屏上,民情大小事,事无巨细,受理和办结情况一目了然。网格员通过手机上报了一个下水道堵塞情况,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接到情况报告后,马上把案件批转给玉树市市政设施运行服务中心,市政方面及时选派工作人员和污水车到现场处理,处理完成后,网格员以拍照形式将处理结果上报给中心,中心进行核实结案。

  作为全省高原美丽城镇智慧管理城市试点,玉树市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搭建城市智慧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探索高原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

  这便是拥有“智慧大脑”的新玉树。

  “现在家里的窗户全部换上了厚的双层玻璃,加装了保温层。冬天在阳台上都可以养花和晒太阳了,完全没有寒冷的感觉。”指着自家的窗户,家住西宁市城中区南关街社区人民街9号院的居民李涛满意地说。

  以前破旧老化的小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合理的停车位和漂亮的绿化带。

  针对该小区存在的问题,2019年,西宁市城中区城乡建设局完成小区内三栋楼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及门窗更换,2020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了小区管网、道路、停车位及景观改造。两年努力,老旧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

  这就是正在不断焕发新生机的西宁。

  2020年8月18日,青海省政府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生态人文的城镇、建设安全宜居的城镇、建设治理有序的城镇、建设充满活力的城镇等四方面21项建设任务。青海省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全省城镇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十三五”以来,先后组织实施68个美丽城镇建设,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逐步改造城镇老旧管网,统筹好各类管网、管线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的品质。期间,持续加快推进全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扩大绿地空间,海东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形成“治山、理水、润城”的建设模式……

  今天,生态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的城镇正在照进群众的生活,温暖着民心,提升着民生的温度。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