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好生态为发展添底气(现场评论)

贾丰丰
2021年09月22日08: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秋日的青海湖,微波涟漪,鱼鸟云集。举目远望,只见水天一色,群山起伏,宛如一幅油画。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青海湖流域植被、湿地恢复较好,水体持续增大,水位恢复至上世纪60年代初水平。日益改善的自然环境,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起生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许多地方干旱少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增加发展的“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如今的青海湖成了热门景点,环湖地区的农畜产品也走俏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吃上“旅游饭”的牧民们,用上了垃圾分类桶、废水储存池、环保用具等,而回收的生产生活垃圾由当地政府统一处理。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带动民生,在民生改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无疑是一条共赢之路。当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人们会更加主动地改善发展条件、转变发展方式,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是宝贵资源,应不遗余力呵护。曾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出现了湖泊萎缩、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此后,青海有针对性地实施封育、轮牧、人工种草和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性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经过持久治理,青海湖地区的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了,湿地、草原、森林等生态功能有所改善。不久前,青海制定《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一体化生态修复,就能换来江河清、山川美,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奠定基础。

  生态是宝贵财富,应科学审慎利用。在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地区谋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适度地挖掘生态潜力,探索构建绿色产业链。比如,油菜花海是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一张名片,每年夏天,金灿灿的油菜花绵延数公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当地借机发展观光经济、生态旅游,以旅带农、以旅助牧,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仅去年全年就接待国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优良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蕴藏着生态价值。精准利用,科学发展,推动良好生态环境释放绿色生产力,也将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我们定能守护好脚下土地、保护好头顶蓝天,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