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第一书记”的工作日志
“全乡79户237人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相比2015年,实现8倍增长,牧户还用上了大电网,彻底结束了以往靠天照明的历史。”
祁连县央隆乡夏尔格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索南土什土翻阅着一摞摞厚厚的脱贫攻坚档案,在工作日志第一页写道:“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最远乡镇脱贫攻坚沉甸甸的骄人成绩。作为乡村振兴第一批工作队员,在这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应当跑好接力赛,力争开新局。”
清晨6点,央隆乡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马兴平、马力等四人在县文化广场集合,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以扶贫工作队员身份,赶赴离县城210公里的央隆乡交接工作。
一路向西,碧空万里。绕过黑河大峡谷,横穿笔直的沙龙滩,翻越热水垭豁,便到了央隆乡辖区,放慢车速,几个大男人,望着熟悉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言不发。
马兴平是祁连县卫生健康局派驻央隆乡托勒村第一书记,这条210公里的扶贫路也是一条美丽幸福的深情厚谊路,在脱贫攻坚五年时间里,他和村“两委”打成一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民发展畜牧产业,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60人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算一算在脱贫攻坚驻村的1825天里,从县城到央隆乡再到托勒村开展扶贫工作,车辆累计行驶9万公里,进村入户400余次,接待群众2300余人次,建言献策1000余条,解决大小实事600余件,记录扶贫日志200余篇30000字左右。”马兴平在第五本工作日志这样写道。
早上9点,到乡政府简单休整后,马兴平等“老书记”带着新一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始进村入户,马兴平对脱贫家家户户了如指掌,解答脱贫政策更是“门门清”。一边给“新队员”详细介绍脱贫户生产生活、产业发展具体情况,一边叮嘱家庭收入点、返贫风险点,以及最近重点工作。
在脱贫户云生虎家中,云生虎给“新老”书记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奶茶,紧握着马兴平的手说:“这几年,党对我们太好了,现在新房子住上了,产业搞起来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美好生活离不开你们的艰辛付出!”
“驻村工作,上马就干。身为第一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乡村振兴要走好群众路线,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大功夫。要用真情实意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共同生产生活,才能成为群众贴心人。群众需求千千万,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才行,只有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才能为群众谋发展促振兴。”马兴平写完最后一篇工作日志,并转发给托勒村新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杨玉和。
下午19点,晚饭过后。索南土什土在村“两委”带领下了解村情民意。脱贫户尕布藏说:“在工作队帮助下,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房子好,收入有,生活越来越好,真的很满足,这些都是共产党给的,我感谢党、感谢你们。”
在返乡路上,索南土什土在日志中写道:“我们的群众是如此善良、淳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下一步,我要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担负起应担责任,将工作热情全部倾注在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上来,让他们早日奔上小康社会。”
夜里12时,索南土什土还在笔记本上“挑灯夜战”,用他口头禅形容就是“工作才刚刚开始!”。他是此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中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一个。虽然已经到岗1个月,但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依然满怀好奇和激情,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回到宿舍,又开始梳理最近一周工作日志,前任书记交代的难题怎么破解?集体经济如何拓展?支部党日活动怎么搞?这些问题一一盘旋在这位年轻第一书记心里。
凌晨2时,洗漱完毕。索南土什土在日志里写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抓紧时间进牧家、跑草场,持续为群众讲政策、提信心,把大家的干劲凝聚到固脱贫、促振兴上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相信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是一段赓续奋斗、我将无我的路程。”
夜已深,托来河静静流淌,夏尔格雪山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第一书记房间的灯却迟迟未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