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让精灵回归自然

——“尊重生命、放归自然”藏羚羊放归大自然主题活动侧记

张多钧、刘程锦、殷之皓
2021年07月08日08:55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恋恋不舍。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殷之皓、刘程锦摄

道别。

祝福。

  天空碧蓝,微风和畅。

  7月7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热闹非凡,青藏线上来往车辆驻足,爱心企业志愿者齐聚,共同见证特殊的时刻:5只人工救助的藏羚羊放归自然。

  最大的1只藏羚羊是4年前救助到索南达杰保护站,一对羊角如叉子般直指天际。4只小羊是去年救助到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其中2只小公羊的羊角已经钻出额头,甚是可爱。

  第一只放归的藏羚羊是4年前救助的那只,工作人员将酥油抹在藏羚羊的羊角和额头上,参加活动的嘉宾和爱心人士将洁白的哈达挂在藏羚羊脖子上,将祝福毫无保留地送给即将回归大自然的藏羚羊。

  仪式举行完后,工作人员将挂在藏羚羊脖子上的哈达取下,放开藏羚羊。“嘎嘿嘿,嘎嘿嘿,嘎嘿嘿……”随着人群中此起彼伏的呼喊声,这只藏羚羊奔向远方,不时回头张望,似乎不舍生活了4年的这个家,又似乎是在等待一起生活了1年的小藏羚羊,奔跑至救护中心围栏的边缘处,藏羚羊停下了脚步,啃着嫩草,不时抬头向人群张望。

  接下来,是放归4只小羊,同样的步骤,同样的仪式。4只小羊放归自然后并未迅速离去,每走几步便回头张望,显得依依不舍,在人们的注视中,小羊走到大羊的身边,跟着大羊向可可西里腹地走去。

  索南达杰保护站副站长龙周才加望着离去的藏羚羊,直至从视野消失,心里不是滋味。这些年与这些救助的藏羚羊朝夕相处,俨然是将这些高原精灵当成了保护站的一员,如今放归自然,内心非常矛盾。

  “我虽然不舍藏羚羊离去,但我清楚,我们救助的目的就是让藏羚羊回归自然,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才是藏羚羊真正的家园。”龙周才加望着可可西里亘古的荒野说。

  时间回到4年前的今天。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处世界遗产,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申遗成功四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牢固树立“公约意识”,认真履行申遗时的承诺,按照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的总体要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地融合管护的新举措、新途径,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此次活动仅仅是可可西里藏羚羊放归自然的缩影。24年来,可可西里工作人员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通过艰苦卓绝的执法打击和保护,使盗猎藏羚羊案件逐年下降,从2009年以后再没有听到盗猎枪声,使藏羚羊种群得到了拯救和稳定恢复,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达到7万多只,连续11年实现零盗猎。

  到目前,索南达杰保护站救助中心共救助以藏羚羊为主的各类野生动物600多只,放归大自然的藏羚羊有50余只。

  藏羚羊保护与救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的帮助与支持。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为可可西里投资建设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实施地球的生命力2015藏羚羊保护教育项目、开展藏羚羊网上彩绘征集活动、为巡护队员安排健康体检和疗养等等,从资金、装备、宣传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今,可可西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平静而悠闲地繁衍生息,青藏公路沿线随时可以看到藏羚羊及其他野生动物采食、嬉戏、活动的场景,成为了青藏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责编:陈晶、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