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盐湖的“跨界”乐章
茶卡盐湖旅游业发展的火热之势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一路高歌猛进。火热的发展势头则是源于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的不渝践行,从产业布局、规划到定位,茶卡盐湖以绿色生态打底的旅游产业发展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最终在全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挖潜旅游内涵和外延再扩展、提升服务力水平和质量……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布局,茶卡盐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茶卡盐湖,从西汉元始年间的“渔盐之利”缘起,这座历经上万年形成的天然结晶盐湖,在4500年的悠悠长河里繁荣着当地的商贸、旅游、经济发展。
而今,茶卡盐湖更是以其绚丽独特的风光,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上百万的游客观光游览,从一个久负盛名的“盐业基地”华丽转身为以“盐”搭台唱戏的旅游胜地,在迈步高质量发展的昂扬节拍中,奏响一曲激流勇进的“跨界”乐章。
创新,造就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卡盐湖位于被称为“祖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在柴达木盆地星罗棋布着的众多盐湖中,茶卡盐湖是最早开发的一个盐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开采史,与柯柯、察尔汗和昆依特并称为“四大盐湖”。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80、90年代,海西盐业发展呈井喷式发展,茶卡盐湖依托自身资源丰富、盐质量高、容易开采等优势,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进程不断提速,当时茶卡盐湖的年采盐量已经达到了30至40万吨,助力青海盐业创下“双百万吨”的辉煌纪录。
短短几十年里,在海西以传统盐湖化工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方兴未艾。但这种传统的老工业模式并没有将此前的辉煌延续下去,随着内地海盐市场的冲击和老旧产能的“固步自封”,茶卡盐湖生产的“青盐”还未走出青海,便以减产、停产的方式在市场竞逐的起伏中谢幕。
作为青海采盐重要基地的茶卡盐湖曾为何一蹶不振?记者前不久来到位于乌兰县茶卡镇的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盐业分公司时,当追溯起茶卡盐湖采盐的这段历史时真相浮出水面。
走进毗邻于茶卡天空之镜景区的生产区域,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盐粒堆砌如山,从远处望去蔚为壮观,相比于景区游人交织的热闹,厂区里却显得有些安静。
“过去,茶卡盐都以粗放式的采集和经营为主,而且多以工业用盐为主,产能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的茶卡盐逐渐和市场脱节,导致了盐业发展优势断崖式下降的局面。”据公司负责人说,食盐造价成本低,落后的产能和市场竞争力的不足导致茶卡出品的食盐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017年1月,国家推行盐业体制改革,取消了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拓宽了盐业市场潜能和差异化需求,为茶卡盐湖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紧抓机遇,守正创新,茶卡盐湖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跟随车间负责人马明寿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厂区的仓储车间,在足球场大小的仓库里成堆的茶卡盐产品整齐地摆放着,等待着装车发货。“茶卡盐质量高,品类丰富,加之依托茶卡旅游热,我们的品牌越来越响,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马明寿说,创新给了企业新的活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有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2017年以来,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转变发展策略,在推进企业生产提档升级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相继在浙江、甘肃、河南等省区建立销售网络,逐步打开了茶卡盐走向全国市场的路子。
如今,在厂区的精细化生产车间里,源源不断的原盐经过现代化设备加工后,已实现生产包括“大青盐”“天然湖盐”“低钠盐”“藏青盐”等多个品种,满足了市场差异化的需求,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创新,带来多元化发展新机遇
游客接待量突破360万人次,从单一的门票创收到盐雕、盐敷袋、手工艺品及各类旅游服务项目全面开花结果、从景区接待到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全域旅游……从传统挖售卖食盐的工业企业转型到旅游产业兴旺发展的旅游公司,这场“跨界”转型的发展脉络由此徐徐展开,即便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青海盐业公司毅然在一片荆棘中开拓出了一条又一条新的路径。
晶莹剔透的茶卡盐湖泛着阵阵波纹,往来如梭的游客徜徉在景区感受着以“盐”铺底的美景。在景区售票处旁边有一栋楼房,这是由当初盐场职工的“筒子楼”改造而成的和招待所有些相近的宾馆,也可以说这条产业的转型之路,最初是被逼出来的。
“刚开始游客数量每年也只有几百人。可以说,盐湖旅游的发展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宾馆的收入。”据一位在茶卡盐湖从事30多年盐产业发展研究的老盐场职工讲述,当年由于盐场效益日渐滑坡,企业的食盐销售状况往往是入不敷出,迫于发展压力企业急需开拓新的收益路径,打破“僵局”。
2003年,青海盐业公司驻茶卡办公楼搬迁,留守人员将眼前的筒子楼改造成为宾馆,几名留守人员成为了宾馆最初的员工。当时,为了增加宾馆收入,他们走出工厂,从盐场职工变为了旅游经纪人,常年奔走在外和旅行社接洽联系,以免费参观盐湖的方式吸引外来人员住宿的方式进行创收。
旅游产业最初迈出的脚步艰辛曲折,然而在渐行渐远地摸索中感觉前景开阔魅力。
春暖花开的时节,茶卡盐湖的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复苏。在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的售票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等待着检票进园……
“现在不像以前,游客通过扫码就可以自助进入,省去了繁琐的检票过程,让游客们的体验变得更好了。”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徐光告诉记者说,“今年3月份,我们实行了网上预约售票,到3月3日正式开园已经有很多游客通过网络在线购票了。”
记者看到,在往景区走的一小段地方各种琳琅满目的特产小摊前生意火爆,这里贩卖的茶卡盐、盐雕、手工纪念品、牛肉干、酸奶、黄蘑菇等各类颇具当地特色的产品和食品深受游客喜爱。在众多摊点里出售自家牛羊肉制品的马一海买说,没想到自己从一个放羊娃变成了小老板,自从茶卡旅游火了后,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据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青海盐业成立专门从事茶卡盐湖旅游工作的公司,拉开茶卡盐湖旅游快速发展的序幕以来,总接待游客人数从最初的2.6万人次,跃升到去年的2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相比十年前呈百倍增长,旅游产业发展势头突飞猛进。
历经十余年磨砺的茶卡盐湖旅游发展,而今走得越发铿锵有力。
创新,让茶卡盐湖更具魅力
“近几年,茶卡盐湖旅游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在喜迎众多游客的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势头猛进的旅游发展劲头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短板和不足,诸如缺乏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经验、旅游产业项目单调、盐湖内涵挖潜薄弱等问题。”青海茶卡天空壹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建刚说。
蓝天白云与盐湖相互映照,走在湖面栈道,犹如行走在画中。当记者来到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时,尽管还未到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但前来这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依旧很多。
“以前在手机上经常刷到这里,想了好久也没来成,这次趁着五一节前人少,我和老伴就从陕西报团过来了。”来自陕西的游客悉培元,今年50多岁了,退休在家后旅游成了他的爱好,他原本以为就是下车拍拍照就结束了,没想到景区里的各种体验项目让他收获满满。
“提升景区旅游品质,不仅要迎合游客的喜好,也要从树立茶卡盐湖旅游品牌,加快景区项目建设,挖潜盐文化内涵,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等多方面作为抓手,这样茶卡盐湖旅游的热潮才能经久不衰,才能赢得广大老百姓的认可。”鲁建刚说。
茶卡盐湖旅游的井喷式发展,并没有让当地旅游发展企业一时冲昏了头脑,借着“茶卡盐湖旅游火爆”的热度吃“现成饭”。相反,公司随着企业创新改革步伐的深入推进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并行,这让茶卡盐湖旅游发展的思路布局更加清晰: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统筹“大茶卡”盐湖旅游,建设游客集散中心、配套建设餐饮购物中心和农牧旅游产业园。
高原第一个卤水漂浮馆让游客在欣赏盐湖瑰丽的风景之余,深度体验盐泥、盐浴、卤水漂浮等8个游乐项目,近距离感受盐文化带来的魅力;大型历史马术实景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场面气势宏大,民族特色浓厚,带给游客扑面而来的草原壮阔;音乐节、草原骆驼、水上排筏、沙滩车等项目让游客体验更加丰富……
环顾整个园区,不论是游客服务中心“互联网+”的服务体验,容纳近千辆汽车的停车场,或是盐湖停放着的由“盐斗”小火车改造的艺术品,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项目,一处处细节中展露着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势头正猛的“旅游热”在为茶卡盐湖景区带来“名利”双收的同时,茶卡盐湖旅游发展的生态圈也正慢慢完善和优化,从刚开始的仅仅依靠景区门票、餐饮、宾馆等的景点旅游,逐步发展成了将生态保护、循环经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不仅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而且像茶卡盐文化、当地蒙古族特色文化的融入也让这里大放异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