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6月29日电(刘沛然 陈明菊)最近,青海省内许多餐馆在餐桌上摆放了公勺公筷,意在倡导推广分餐制,鼓励就餐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多种疾病传播风险。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还是有不少外出就餐的消费者和在家用餐的家庭不会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的实行到底难在哪里?
西宁市民对于分餐制看法不一
一些能接受分餐制的市民认为,就餐实行分餐制干净卫生,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接触食物,经口、唾液传播传染性疾病,有益于身体健康。市民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从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们在家吃饭已经慢慢地养成了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而且家里人互相监督使用公筷公勺,目前他们一家人坚持分餐已经数月。
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就餐实行分餐制,有点不习惯,感觉有些生分,甚至有点尴尬。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市民习惯了就餐时共食共饮,特别是老年人出于对别人的关心,还是喜欢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无论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公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也有些市民说,一家人聚餐时分餐,或者在饭桌上摆放上公筷公勺,感觉彼此太生分,好像大家都在防备对方是否有什么疾病。
我国多地倡导使用公勺公筷
早在“非典”期间,就曾有人呼吁使用公勺公筷,在当时被很多餐厅采用,但随着“非典”疫情结束,这种行为又销声匿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防止疫情传播,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湖南等多个省、市明确出台意见推广使用公筷公勺。
6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首个分餐制国家标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该标准中提出,菜品研发应充分考虑分餐需要,对有整体造型展示需求的菜品,宜考虑菜品分拆的技法设计;菜品传送过程中还应通过对菜品加盖隔离罩、为传送人员佩戴防唾液飞溅透明口罩等方式,以防止交叉污染。
在6月23日发布的青海省人民政府第24号通告中也明确提到: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健康文明的做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分餐,可以大胆一些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各种原因,有多个场所实行了分餐。学校、托幼机构、机关食堂基本实行分餐或份饭的制度。目前,国内不少餐饮从业者开始“出海”,其中要解决的第一步就是“分餐”。
青海省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周敏茹表示,共食共饮是传染性疾病的温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唾液可传播甲肝、肠道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分餐制有助于培养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有助于改变人们大吃大喝的不良习惯。
尽管人们对合餐制的种种弊端已有共识,但分餐制真正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情、面子在作怪。分餐而食,既健康卫生又文明有礼,大可放下思想包袱,理直气壮,亲身实践,带动风气。当一种行为成为习惯,人们就不会再觉得突兀、另类,或者难为情而不敢开口、不愿实践。(消息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西宁晚报、本溪日报、青海新闻网)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