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0年06月22日09:30  来源:青海日报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大部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思想上紧起来,从行动上活起来,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带着信念、带着使命认真研学马克思主义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世界观、方法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领会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是钻研哲学社会科学的“根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用实际行动培植“根骨”,积淀深厚的学识素养,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做真学问、真做学问,抵制违背学术道德的假学问、假成果,不能格局狭窄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肩有使命、胸有情怀,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坚决与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作斗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切实增强“四力”,把握群众思想脉搏,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青海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欣欣向荣。

  三、打造青海社科品牌

  近年来,我省的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与全国比较,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处于弱势。因此,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青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我们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社科研究品牌。全省社科工作者要结合我省实际在巩固藏学、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注重培育高原人文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学科,力争在生态文明建设、藏区社会治理体系、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研究领域,培育青海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化特色,打造富有竞争力的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品牌。

  四、厚植人才成长土壤

  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聚群力、汇众智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大军,努力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促进优秀人才成长需要久久为功。提供发展平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缺平台、少资源的困境。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应牵头抓总,整合课题立项、出版资助等资源,拓宽资政咨询、成果转化的渠道,畅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党委政府部门合作转化成果的渠道;健全激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等,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形成合理的智力劳动补偿激励机制,激发社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创新动力。财政在资金上应加大投入,确保相关单位特别是专门的社科研究、管理单位人才培养资金能够满足激励需求,为厚植人才成长土壤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海省委宣传部)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