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集村里的同心曲

赵 睿

2020年06月18日09:41  来源:青海日报
 

  一位汉族干部,从机关单位走进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回族贫困村,驻村五年如一日,与各族村民心手相牵,同甘共苦,摘去了贫困帽,唱响了同心曲——他就是海东市广播电视台派驻民和县大庄乡台集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斌云。

  民和县大庄乡台集村是一个以回族群众居多的村落。这里地处干旱山区,自然环境严酷,迫于生计压力,全村原有的168户村民中近一半的农户走出家门到外乡另谋生路。现在,留在村里的村民仅有94户467人。

  “村里穷,外出的都不愿回来,家里的就守着地顾个温饱,日子过得没指望,人心不齐对村里的事也不上心。”在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的记忆里,那时候村里的生活缺乏活力。

  自2015年10月起,王斌云到大庄乡台集村驻村帮扶。从第一天起,他就把台集村视为第二故乡,他发现村民对村里的事物缺乏关心,干部们的工作难度大“人心不齐,做什么事都没干劲,这是制约这个少数民族村的内因。”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他把村里94户回族群众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挨家挨户走访,与大家心交心。但是,真正打动乡亲们心的还是一件件为村民办的实事。

  2016年7月,台集村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村里的贫困户马哈三因外出务工左腿骨折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父亲马文才又是一个残疾人,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盖房子,就是找不到帮工的人,马哈三一家人心急如焚。当王斌云知道后就立即赶往马哈三家,一进门就挽裤腿、撸袖子帮马哈三家找帮手,盖房子。这一年,马哈三一家和其他农户一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2017年3月27日,贫困户海彦超的妻子因焚烧垃圾遭遇狂风,不慎将棚圈里的草料点燃。正在贫困户海乙合牙家入户走访的王斌云听闻险情,就往着火的地方跑去。

  “那天,我和父亲外出赶集,家里就只有母亲、妻子和两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王书记第一个赶到火场”海彦超激动地说。

  海彦超告诉记者,当时火势已经失去控制,大火从棚圈的东头快速向西边蔓延开来,一头牛还拴在棚圈里头,惊恐地嘶吼着……见此情景,王斌云没顾上多想立即冲进牛圈扯断缰绳把牛救了出来。

  火灾消除后,王斌云第一时间向自己所在的单位和台集村市级联点帮扶的干部,以及县上联点帮扶干部及时汇报灾情,并争取了帮扶资金3万余元,他还拿出了3千元,帮助贫困户海彦超重建畜棚,渡过难关。

  “王书记做的事,是真心为我们谋福利,有些我们自己人都不一定能做到,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家都很感动,现在,乡亲们对村里的事都关心的多了,人心也比以前齐多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动情地说。

  人心齐,泰山移。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团结努力下,村里建成了62个家庭牧场、引进了186头西门塔尔奶牛、改造危旧房87家、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不仅摘去了穷帽、拔掉了穷根,大家合力奔小康、村子里呈现出一片和谐共融的新气象。村民们都感激地说,王斌云书记让我们感受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浓厚民族情。

  2016年10月,听到驻村帮扶了一年的王斌云书记要回原单位的消息后,全村64户贫困户便联名上书请愿。请愿书上印着六十四个红手印,村民们要把他们的“第一书记”王斌云挽留下来。

  2017年9月,得知王斌云书记因病住院的消息后,村民们又纷纷前往探望,祝愿书记早日康复。

  2018年4月,全省扶贫干部大轮换,王斌云主动申请继续驻村扶贫,至今已经在台集村驻村扶贫有5个年头了。

  在台集村,我们经常能听到村民们说,“自从王书记来了之后,全村人前所未有地团结,日子越来越好,对过好日子有信心了!”

  在王斌云看来,各族村民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幸福地拥抱在一起,共同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是他最大的心愿。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