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保耕地守生态促民生纪略 

王丽华

2020年06月18日09:37  来源:青海日报
 

  6月的青藏高原满眼绿意,6月的河湟谷地孕育生机。大地织锦,收获可期。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06.57%、100.23%;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既保护了耕地红线、又保障了发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种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市(州)、县(区、行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大挑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为全省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双签制”,耕保任务有效落实。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青海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明确了各级政府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逐级签订《年度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计划目标责任书》,并将执行情况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针对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禀赋差异性较大的问题,结合省情,制定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暂行办法》,改变了以往统一缴费由省国土资源厅配置的方式转为自行补充、指标交易和重大项目省级统筹落实。通过指标统筹交易,有效缓解了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难问题,使资金、资源要素在省域内得到了优化配置,推进了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异地耕地占补平衡。

  为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编制实施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扶贫专项规划(2016-2018)年》,向扶贫村倾斜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支持扶贫村开展土地整治,完善耕地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

  2019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盯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目标,对出台的《自然资源政策支持脱贫攻坚十条措施》抓好落实,严格按照计划和时间节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4个,涉及贫困村18个,总投资8190余万元,建设总规模4090余公顷,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做好生态红线划定与永久基本农田衔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改革任务统筹推进,由省自然资源厅和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牵头,从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高度出发,遵循“科学评价,保护优先,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实事求是、科学客观,部门联动、上下协作”原则,通过实地调研,自查审核、专家论证等方式,按照科学有序划定、协调解决冲突的要求,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

  评估调整后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格局总体将呈现“一屏一带三区”格局:“一屏”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屏障,“一带”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带,“三区”为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柴达木荒漠湿地生态功能区、东部丘陵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全省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开展黄河流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

  2019年,自然资源部将我省列为第一批试点省份。省自然资源厅在祁连县召开了试点启动大会,制定印发《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以三调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判读+无人机航拍资料”的技术路线,对祁连县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等开展清查,截至2020年5月已全面完成试点各项工作任务。

  通过清查,基本摸清了祁连县全民所有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分布、使用权、用途、价格、收益等信息,为建立资源清单、落实委托代理机制和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在祁连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选择湟源县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在全省黄河流域35个县(区)选择湟源县、祁连县从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土壤保持四个方面对试点县生态系统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显示我省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奠定基础。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