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多举措推进优秀非遗传统文化传承

2020年06月17日17:52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文化馆持续加强对非遗人才队伍的培养,把非遗的传承作为我们主要的工作重心。累计设立了非遗项目19项,累计发掘非遗传承人32人。其中《大头罗汉戏柳翠》被评为省级传承项目,《二瓜吆车》《北川越弦》被评为市级传承项目,共有一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三人被评为市级传承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通过非遗进大学、非遗进小学等非富多彩的“进校园”活动,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专家学者进行互动式的讲课,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加强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在疫情期间,城北区文化馆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创作出40多部(件)抗疫作品,其中非遗曲艺包括平弦、越弦、打搅儿、小调等共创作16首,剪纸、堆绣23幅。这些作品通过公众号、社交平台及其他省内各大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广泛传播,颇受群众欢迎。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文艺的形式传播正能量;连续三年编纂发行《城北曲艺演唱汇编》一书,每一期发行500册,以书籍的形式保留民间小调、道情、贤孝等民间曲艺的词曲,有效的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通过对传承人的走访了解,完成字数近十万字《城北区观览-城北乡音》的稿件成稿工作,现即将出版。

注重非遗特殊人才的培养,培养区级纸花轧制传承人张风兰多才多艺,除了纸花轧制外还精通河湟堆绣、河湟剪纸。我馆通过“进校园”系列活动和推荐参加“青绣”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传承人及传承项目,在城北区文化馆的推广下现张风兰老师已经被列为青海省妇女手工艺制品协会的理事;今年还通过“青绣”计划,帮助我区手工类传承人成立3家“青绣”工坊,1家“青绣”公司,带动农村绣娘就业至少20人,有效的推动了我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西宁市城北区委宣传部 范生栋)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