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文化馆持续加强对非遗人才队伍的培养,把非遗的传承作为我们主要的工作重心。累计设立了非遗项目19项,累计发掘非遗传承人32人。其中《大头罗汉戏柳翠》被评为省级传承项目,《二瓜吆车》《北川越弦》被评为市级传承项目,共有一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三人被评为市级传承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通过非遗进大学、非遗进小学等非富多彩的“进校园”活动,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专家学者进行互动式的讲课,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加强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在疫情期间,城北区文化馆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创作出40多部(件)抗疫作品,其中非遗曲艺包括平弦、越弦、打搅儿、小调等共创作16首,剪纸、堆绣23幅。这些作品通过公众号、社交平台及其他省内各大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广泛传播,颇受群众欢迎。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文艺的形式传播正能量;连续三年编纂发行《城北曲艺演唱汇编》一书,每一期发行500册,以书籍的形式保留民间小调、道情、贤孝等民间曲艺的词曲,有效的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通过对传承人的走访了解,完成字数近十万字《城北区观览-城北乡音》的稿件成稿工作,现即将出版。
注重非遗特殊人才的培养,培养区级纸花轧制传承人张风兰多才多艺,除了纸花轧制外还精通河湟堆绣、河湟剪纸。我馆通过“进校园”系列活动和推荐参加“青绣”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传承人及传承项目,在城北区文化馆的推广下现张风兰老师已经被列为青海省妇女手工艺制品协会的理事;今年还通过“青绣”计划,帮助我区手工类传承人成立3家“青绣”工坊,1家“青绣”公司,带动农村绣娘就业至少20人,有效的推动了我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西宁市城北区委宣传部 范生栋)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