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话发展 昂首阔步再启程

刘伟 焦玉娟

2020年06月16日09:44  来源:青海日报
 

各生产单位全力以赴保稳产,促上产,为创业65周年加油添彩。

时过境迁,然而遥远的钻井永远是石油人行进途中的坐标。
青海日报记者 刘伟 通讯员 焦玉娟 摄

  光阴似箭,岁月流转。近日,青海油田迎来了65岁“生日”,围绕这一主题,青海油田公司邀请“老中青”三代创业者代表齐聚一堂,追忆奋斗历程,感悟历久弥新的柴达木石油精神。

  “受疫情影响,在今年的创业65周年活动上,青海油田公司取消了所有庆祝活动和表彰会。油田机关以座谈会的形式,热议往昔艰难创业岁月,展望油田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一线职工坚守岗位,以奋发拼搏的干劲、朴素炽热的情怀为油田创业65周年献礼。”青海油田公司党委办公室王健磊说道。

  1955年6月1日,青海石油勘探局在西宁成立,开启了柴达木大规模石油勘探的历史征程。从这一天起,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茫茫戈壁、漫漫大漠,成为热血儿女大显身手、奉献石油的战场和家园。同年12月,柴达木盆地第一口深探井—泉一井喜获工业油流,捷报传遍全国。

  65年来,青海油田累计生产油气1.32亿吨,打造了青甘藏三省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其中尕斯库勒油田百万吨稳产24年,为青藏高原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涩北气田连续10年保持50亿方以上稳产,为青甘藏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格尔木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生产的国Ⅵ汽柴油、低凝点柴油和航煤产品填补了青藏地区的生产空白。

  在有着“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青海石油人不断壮大油气规模,相继发现6个亿吨级油气田,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事业。

  回想起60多年前进入柴达木盆地的情景。今年84岁高龄的薛士英老人心中感慨万千。1954年,年仅十六岁的薛士英从西安出发,初进柴达木,将近一个月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颠簸、缺水的行程令他终生难忘,成为了他这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当时在601手摇钻井队里,作为‘老石油’的正副队长年纪也只有十八九岁,队里十几个队员都是十六七岁,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五岁,被叫做‘娃娃队’,我们年龄虽小,但是吃苦不在话下,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愿意去柴达木找石油,吃点苦没什么。”说起那段艰难岁月,薛士英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离退休职工、原青海石油管理局副总地质师张永高走到年轻一代石油青年当中,深情讲述起柴达木创业初期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他的眼中,青海油田创业65年的征程就是一部高原石油人不畏艰难,持续、稳定、科学、快速发展的奋斗史。

  张永高说,目前油田全年生产油气当量达到了700多万吨,而且已经稳产增产了4个年头,这是我们在最初开发冷湖油田、力争全年稳产8万吨的时期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一线井场、各条石油生产战线上,青海石油人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纷纷为油田送上祝福,其中,油田干部职工们 以“净环境、美家园、喜迎油田创业65周年”为主题,积极开展林带环境卫生整治义务劳动,以清洁油城为创业65周年献礼。

  从机关到生活基地、生产一线,大家拿着扫帚、抹布、钳子等清洁工具沿路打扫环境卫生,清理绿化带垃圾,擦拭地灯、站牌、景观灯……火热的劳动场面不断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曾获“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王锡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王锡军希望以技术创新为油田加油添彩,祝福油田在新的时代谱写新的华章;来自井下作业二大队的副司钻吴显辉希望坚守工程技术服务一线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助力,祝福油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来自油田综合服务中心的石洲、白莹莹希望为基地员工家属提供更高品质的矿区服务,为建设油田幸福家园助威,祝福油田油气生产、民生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油田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65载栉风沐雨,光阴如梭。回望来路,驼铃悠扬、冷湖喷油、尕斯油涌、涩北气啸。几代高原石油人紧紧依偎在柴达木温暖宽广的胸膛,将青春与梦想倾注在这片油香四溢的热土上。

  据青海油田生产运行处史书朋介绍,截至目前,青海油田共发现油田23个、气田10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77亿吨;年原油生产能力23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64亿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150万吨;建成7条输油气管线,年输油能力300万吨、输气能力101亿立方米,天然气远输西宁、兰州、银川等地。

  站在新起点,青海油田迎战低油价严峻挑战,全力以赴为打赢改革发展攻坚战、效益保卫战而奋力拼搏,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之路,力争早日建成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