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感谢中国医生让我重见光明,让我的生活有了新希望。”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接着,老人放下使用多年的拐杖,走到门口拥抱老伴和孙子。
这位老人双目失明近10年,是我在非洲接诊的第一例病人。2017年底,我跟随第十六批中国援中非医疗队来到中非共和国,担任首都班吉友谊医院的眼科医生。回国后,我经常想起老人握着我手的那一幕,作为中国医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会涌上心头。
非洲天气炎热,紫外线强,患白内障眼疾的病人多,但医疗条件落后,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生活在黑暗中。为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光明,我既当医生,又当护士,一人挑起了整个眼科的门诊、手术和咨询等工作。连续高强度工作加上恶劣的气候环境,我两次染上疟疾,持续的寒战、高热、腹泻让我感到身心俱疲,但听到同事说很多患者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焦急等待时,我告诉自己,再难再苦也要咬牙坚持。
援非期间,帮助身处异乡的同胞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求救电话,一名中国员工在矿区受伤,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但伤者面部受损严重,如果进行常规的外科缝合,势必会留下伤疤,影响日常生活。于是,我主动请缨,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眼科手术线进行精细缝合,不巧的是,手术中突发大面积停电,我只能借助手机的电筒打光完成伤口缝合。走下手术台,我浑身湿透、几近虚脱。
如今,新一批医疗队的同行已经接过了传递光明的“接力棒”,继续给非洲眼疾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也许患者们并不能记住我们的名字,甚至无法分辨我们的面孔,但当他们重见光明后,一定会记得那些奉献爱心的中国医生。
身为其中一员,我何其荣幸!
(作者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医生)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