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青海省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侧记

洪玉杰

2020年06月09日09:28  来源:青海日报
 

与会人员正在学习借鉴“网红带货”。通讯员 安普荣 摄

技能培训。青海日报记者 洪玉杰 摄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6月8日,青海省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召开。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同志,对口援青省市驻青工作队负责同志,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参会人员共聚共商、群策群力,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后,抓好问题整改、巩固提升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部署和推进。

  流金铄石,燃梦不息。与会人员兵分两路,现场观摩清洁能源发展的“飞地经济”光伏产业园,探讨“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良性循环模式下的职业技术学校,参观“电商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户”运营模式下的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园,以及学习“党建+”行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拉乙亥麻发展之路。

  一

  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形容青海,那一定是“绿色”。

  青海的绿色,不仅延绵在青海湖畔的青青草原上,更浸透在青海发展的每一个脚步上,绿色是青海发展的底色。

  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

  登上曾经不毛之地的塔拉滩,荒芜已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光伏产业园,蓝色的光伏板一直蔓延到天际线,看不到尽头。上天赐予海南州一片蓝色的青海湖,海南州人用自己的双手又打造了另一个蓝色的海洋。

  作为中国社会当今最清洁、最环保的新兴能源,光伏产业不仅仅是海南州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发展光伏产业,对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加速海南州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中建设5县11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持带动17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269户贫困户……”随着解说员的详实讲解,参会观摩人员无不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鼓掌,大家了解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今天,海南州将发展光伏电站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现代绿色产业,实现了将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土地及草场资源的综合性开发、保护、利用的立体发展模式,建成“光伏电站——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

  二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过去一年,青海省围绕“五大特色扶贫产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310个“扶贫车间”解决就业岗位2.18万个,91.3%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走进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本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海南州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针对藏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弱的实际,开设畜牧兽医、民间传统工艺、民族服装服饰加工、汽车运用维修等23个专业。如今已开展技能培训2600余人,毕业学员就业率达到100%,真正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扶贫不但需要授人以鱼,更需要授人以渔,我们要学习先进典型,坚持把城镇化发展、有机生态畜牧业、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公共卫生服务、教育扶贫等政策措施捆绑整合,‘刨根问底’解决贫困户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发挥特色优势,从根源解决贫困代际传递。”参会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扶贫开发局尕玛久美感叹道。

  “网红带货”已经成为一种脱贫攻坚的“新招”,参会人员前脚刚从“电商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带动运营模式的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发展园走出来,下午就迎来了副州长才让化身“网络主播”带货拼多多爱心助农直播间,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推介牛羊肉、牦牛酸奶、枸杞、糌粑饼多种产品,吸引57万网友围观拼单。

  如今,产业园入驻企业46家,5个县扶贫产品展示馆展出特色农牧品牌700余款,产品1800余件,形成集信息发布、供求交易、物流配送、质量追踪、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的电商扶贫产业平台,辐射带动全州426个行政村、5.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致富,充分营造“人人参与消费扶贫、人人支持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这样的体系拉近了海南与内地的距离,与世界的距离。

  三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开在海南,面向青海全省,上下联动,左右互补。青海省许多地方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扶贫开发的难度大,返贫率高。海南州也不例外。

  所以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因地制宜,要实现“帮扶一方,造福一方”的最终目标,而特色产业扶贫,正在成为海南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利器”。

  在青海湖畔的尕海滩上,拉乙亥麻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问题村”,经过9年的跨越和巨变,364户村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成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先进村”。

  与会人员登临观景高地,深情地张望这座“高原第一藏城”,坳里城乡,布局整齐,店铺林立;巅上草原,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如同一支离弦之箭,拉乙亥麻村的巨变,不由得使每一个人一声赞叹,一脸灿烂笑容,一腔肺腑之言。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我们始终记得那些以扶贫攻坚为光荣使命,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投入这场“国”字号战役,倾心倾情,默默奉献,在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硬仗”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幸福指数的党员干部。

  发展扶贫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发展什么产业、谁当“领头羊”问题,还要解决钱从哪里来、怎样确保收益、如何分配等诸多问题。

  支部引路、党员带路、培训指路、产业铺路,时节已是初夏,但拉乙亥麻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一如涌动的春潮,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以“党建+”行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行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必将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唱响一曲村党支部引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草原牧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光辉的时光已刻在年轮深处。观摩时间虽然短暂,但带给大家的却是满满的收获。“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一鼓作气,全力以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已然成为与会观摩人员共同的心愿。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