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隐患排查,用“绣花功夫”扮靓“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海西。
海西州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制定出台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实现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明确环保主体和监督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海西州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建立由党政领导担任河湖长的四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系;开展“散乱污”企业摸底调查和综合整治,推进扬尘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工地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国土、住建、生态环境部门联动监管,完成5家油田开采地块、46家尾矿库、21家生活垃圾场填埋基础信息采集,建成投运工业园区集中式工业固废场5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13个、土壤污染实现了源头监控。
海西州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以“双随机”抽查机制,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自动监控设施的现场检查、随机抽查力度,通过环境执法大练兵等专项行动,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推进“十加百”亲近网络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载体,及时发布有关环境保护的热点新闻,促进环境敏感热点问题解决。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