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乡喜事的“新样板”

赵 睿

2020年06月04日09:20  来源:青海日报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升学……在乡村,每逢这些家庭中的大事,都要举行一场具有乡村文化的仪式,原本是为了借机加强与亲朋好友的情感维系,然而现实中,免不了一些人拿各家的办事规格来做对比,但凡夹杂功利和攀比心理,传统习俗就难免变成攀比,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让风俗成了陋俗。

  自2019年8月份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开展以来,一股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的时代新风在土乡大地悄然兴起。截至目前,互助县婚事新办270例,喜事简办436例,节约开支2500余万元,在土乡农村地区树立了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

  节俭婚礼吹动新风

  互助县南门峡镇卷槽村23岁的姑娘张明芳,去年11月初与互助县台子乡河东村青年吴维顺定了亲,双方家庭约定彩礼14.6万元,与往年相比,这还算不上是最高的。

  不久,南门峡镇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会。会上,针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礼节繁重等突出问题,南门峡镇对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推动移风易俗进行了动员部署,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进行了集中宣讲。随后,卷槽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制定了《卷槽村红白喜事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用村民自治的方法改变陈规陋习。

  张明芳的母亲作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简化了女儿婚嫁操办流程,将“订婚”和“讲礼”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并与媒人及男方父母协商后,彩礼降至6万元,其中包括了结婚所用的首饰和服装等各项费用。

  今年1月19日,吴维顺与张明芳举行了婚礼,宴席在自家办理,餐桌上不再是大鱼大肉的传统“老八盘”,而是既简单又可口的四素四荤家常菜,香烟从原定的15元一包改为6元一包 ,喜酒也全部是4元一公斤的散酒。两人的婚礼节俭而不失温情,朴素而不失浪漫,赢得了乡邻及亲朋好友的阵阵赞叹。

  “我们结婚预算的3万元花费直接降到了8千元,省了2万多元,婚礼既热闹又简朴,我们新人轻松,亲朋们也尽兴。”吴维顺说。婚礼取消了索要“压柜钱”“改口钱”“垫碗钱”“眼泪钱”“开门钱”等陋习,极大地减轻了吴维顺一家的经济负担。

  吴维顺和张明芳的婚事不仅成为佳话,也为当地群众执行新规、节俭操办婚事做出了榜样。

  婚事简办村民高兴

  何风彰的家庭是互助县松多藏族乡什八洞沟村一个典型的汉族和土族融合家庭。全家共4口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夫妻两人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何风彰也外出打工。多年来,何风彰一家团结和睦,邻里关系融洽,全家人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崇尚节俭,深受邻里的好评。在互助县大力推行移风易俗之时,何风彰更是自觉带头,率先示范,践行儿女婚事新办简办,为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开了个好头。

  2019年,何风彰的女儿何国春与男友订婚。按照当地习俗,光彩礼现金就得8万元,但何风彰却说:“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要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反对高价彩礼。”家人听后都表示赞同和支持。

  随后,何国春的订婚讲礼“合二为一”,彩礼只要了4.8万元。去年8月份女儿出嫁时,恰逢村里办理宴席的高峰期。要是大办宴席,正好可以把送出去的“人情”收回来。而女儿出嫁当天,何风彰只请了部分亲戚、朋友和近邻参加,婚礼上索要“眼泪钱”等陋习全部取消,礼金人均未超过100元,酒席开支每桌只有460元,娶亲车辆减为1辆,娘家席只要了3桌。新办婚事的做法赢得了什八洞沟村村民和男方家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何风彰一家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何风彰说:“排场和面子都是给别人看的,只要孩子们结婚后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孩子们今后用钱的地方很多,现在少要些彩礼,婚礼简单办一下,省出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孩子们将来日子也能过得轻松些。”

  理事会理出好民风

  互助县推广移风易俗“新规”后,从试点村开始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东山乡白牙合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迅速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专门负责宣传移风易俗事宜和监督红白喜事的具体事宜。

  理事会会长由白牙合村党支部书记李成义担任,成员是村里的19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理事会还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白牙合村红白喜事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办事流程、礼金标准、酒席规模、操办时限等进行了上限规定。至此,白牙合村实现了婚丧嫁娶有人管事,红白喜事操办有了章程。

  今年春节前,刚脱贫的村民董占红的儿子要去隔壁村做上门女婿,这是白牙合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遇到的第一例喜事,群众都很关注,董占红会怎么操办,理事会又会怎么做。婚期临近,李成义便带着理事会的其他成员上门去董占红家做工作。

  起初,董占红家人都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儿子虽然是去做上门女婿,但终究是喜事儿,酒席不能办得太寒酸。李成义说:“你们家刚脱贫,经济上还不是太宽裕,儿子结婚前前后后会花不少钱。如今县上有了移风易俗的好办法,这是实实在在替我们老百姓省钱和减负啊。”通过李成义等人的耐心劝导,董占红家人同意了婚礼简办,他们退掉了提前订好的流动酒席,在家做熬饭待客。

  “以前碍于面子,村里红白喜事儿操办的规格越来越高,大家伙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现在村里有了理事会,有了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减少了浪费,遏制了攀比,其实村民们都叫好呢。”董占红说。有了好的开端,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多了。

  为了把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好,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首先从村里的党员干部身上“开刀”。在理事会的动员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纷纷带头签订了《移风易俗个人承诺书》,这样一来,原先想大操大办的村民,都打消了念头。慢慢地村民们也体会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对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也由不理解慢慢变成了理解,由不支持慢慢变为了拥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村里人谁家有喜事儿,还会主动找理事会,指导操办流程,查看酒席规模和标准。

  如今,白牙合村的村民们办喜事基本只招待亲戚和近邻,非亲非故的村民不随礼也不会觉得难为情。婚事简办、喜事小办在村里逐渐形成了风气。截至目前,白牙合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10例,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20余万元。

  2019年底,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被互助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了“互助县优秀红白理事会荣誉称号”。

  2019年,互助县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青海全省“精神脱贫”破除陈规陋习试点县为契机,以全县创新开展的“六学六育”主题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高标准推动,自下而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按照标准操办,逐步形成“样板”,崇尚节俭朴素的新风吹得越来越有劲。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