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护 者

孙海玲 咸文静

2020年06月03日09:22  来源:青海日报
 

达日县境内波澜壮阔的黄河景观。

达日县黑土坡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青青幼苗带来春的希望。

罗日盖成为了群众心中达日草原上的“活地图”。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 摄

  5月8日清晨,太阳躲在云层后面,高原的晨雾还没散去。

  罗日盖已经在草原站的种子仓库门口忙开了。锄头、草籽、无纺布,还有茶壶、糌粑、酥油茶……左一包右一袋,把后车斗装了个满满当当。

  手里忙着,嘴上也没停,一遍遍地催着草原站上其他人赶紧下施工点。“每年5到6月份是种草的关键时节,草原上的活计不等人啊。”

  罗日盖嘴里的“施工点”是达日县的满掌乡,也是他们今天的目的地。“满掌乡是全县草场退化最严重的一个乡,全乡有70%的草场成了黑土滩,今年我们计划在这里种草7万亩(一亩约为0.067公顷),大概需要50多天的施工期。”

  大面积的黑土滩破坏了生态环境,成了牧民群众增收的大问题,也成了罗日盖心里最深的牵挂。

  罗日盖,达日县自然资源局草原站站长,算起来,他在草原站上已经工作了整整四十个年头。

  头戴一顶草帽,黝黑的皮肤上架着一副小圆框眼镜,两鬓间已有些许白发,早年间在草原站工作落下腿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牧民家庭出身的罗日盖对于草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情怀,而让他改变命运,矢志不渝守护草原的却是因为一次特殊的“考试”。

  罗日盖出生在达日县上红科乡哈青村,家中七姐妹,他排行老大。1977年,县上有一个技能培训项目,学习拖拉机驾驶和拖拉机维修技能,一个村有两个名额,罗日盖被选中。

  就这样,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罗日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拖拉机驾驶理论学习和一年半的维修技术学习。这两年半扎实的学习为他日后在草原站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年全县有200多人接受了技能培训,学成后县上统一组织考试,有4人脱颖而出,分配在县草原站工作,其中就有罗日盖。

  “当年进草原站,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维修拖拉机。”罗日盖回忆,当时的拖拉机设备并不先进,种草时会经常坏,我已经不记得修了多少台拖拉机,但草原站只要有啥机器设备坏了,大家都会来找我。

  记得有一天,施工队在达日县的特合土乡种草,接到拖拉机坏了的消息时,罗日盖还在县城,从县城骑马走了一天才到达。因为拖拉机底部零部件损坏,加之拖拉机底盘低,罗日盖便躺在草地上修了整整一天,等他修好车,翻身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身体僵硬,动弹不得。

  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修车,让罗日盖落下了终生腿疾。但他说:“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县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黄河贯穿全境,境内全长约340公里,哺育着草原人民,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母亲河。”

  1995年,罗日盖成了草原站站长,从那一刻起,他就默默许诺:誓让黑土变青山。受自然环境、超载放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个世纪末,达日县出现了草场严重退化的现象,出现了大面积的“黑土滩”,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和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

  治理黑土滩,就要种草。但是在黑土滩上能种出的草很少,有的草种即便种出来也很难形成草皮,达不到治理效果。罗日盖说,要想让“黑土滩”长出草,关键的是要有适宜的优良草种,经过省上马玉寿教授的反复试验、细心筛选,选育出了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等一批本土草种。

  “黑土滩”对草籽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草原站上进草籽时,罗日盖都要严格抽检,只要有不合格的草籽他会毫不留情地退回去。就拿今年来说,草原站购买了470吨生态修复地草籽和400吨退牧还草地草籽,在罗日盖的严格筛选下退回去了600吨不合格草籽。

  黑土滩,是罗日盖心里永远的牵挂。“哪里有黑土滩,哪里就有罗日盖的身影。”四十年来,他的双脚踏遍了达日县9乡1镇的沟沟壑壑,哪里有黑土滩,哪里的草长得好,哪里的老百姓需要他,他心里一清二楚。

  “罗站长,快进来坐!”为了尽快确定今年的施工地块,今年“五一”前,罗日盖来到满掌乡查干村,还没进家门,先多一家就热情地上前迎接。

  “我来看看今年种草的地块,今年给你们家种20亩怎么样?草种下去后,一定要上心管理着!当年种的草根还不牢,千万不能让牛羊进去啊!”罗日盖仔细叮嘱着。

  “经过前期种草和禁牧,我家的草场上,老鼠少了,草场绿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先多说,如今,许多牧民的思想转变了,积极配合县草原站种草、治理黑土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草原绿了,他们的生活才有希望。

  5月7日,记者在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看到围栏种植的牧草长势喜人,和远处山坡上的“黑土坡”形成鲜明对比。在人工种草区域,实行全面禁牧,因为草根要三年才能固定。

  “这里是我们2017年实施的黑土滩治理项目,你们看,这就是冷地早熟禾,长了三年,现在快到我的膝盖了。等这片草长成后,周边的牧民放牧就有希望了。”罗日盖蹲下身,细心地抚摸着每一株草。

  跟着罗日盖的脚步边走边聊,远处大片大片的绿色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是草地上铺着一层绿色的薄膜。“这叫无纺布,这片草去年5月份刚种下去,有了无纺布的保护,草长得会更好。”

  在风力的作用下,去年铺上去的这层无纺布已经有些破损,无纺布下面的草已露出点点绿意。罗日盖双膝跪地,轻轻地拔起一株草,仔细观察并欣喜地说:“你们看,这草长得多好,根部深,抓地也很牢固,看来我们的无纺布试点项目非常成功!”

  “无纺布是我们县上一个新的试点项目,适宜在坡度陡一点的地方使用,可降解,对草原没有破坏,反而起到了保温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同行的达日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恩来介绍说。

  看着那些青青幼苗,眼前的这位藏族汉子眼里流露出不尽的深情,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每年春天是种草的时节,也是罗日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到施工点下乡,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每天住帐篷,饱一顿饥一顿也是常有的事情。

  夏天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到了冬天罗日盖还要奔波在达日县的沟沟壑壑,哪里有黑土滩,哪个地方需要明年开春时种草,这些都是他心里的大事。

  因过度劳累,2019年10月,罗日盖在下乡途中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西宁的医院治疗,身体康复后,家人劝他在西宁调养休息,可没过两天,他就跑了回来。“除了草原,我哪儿也坐不住!”

  确定地块、草籽播种、牧草管护、围栏验收……每一项工作罗日盖都亲力亲为,在他的努力下,2003年至今,草原站共修复黑土滩近80万亩,昔日的一片片黑土滩上倔强地生出一绺绺嫩绿的牧草。

  罗日盖在40年的实战经验中把自己锻炼成了草原上的种草专家,如今,他年事已高,很多省级单位希望他早点退休,到省级单位搞科研工作,面对很多单位的邀请,罗日盖只说了一句话:“退休了我哪儿也不去,返聘的话我也只选择达日的草原站。”

  这几年,和罗日盖一同进草原站的年智、华者、闹吾三人都已相继退休,只有他一人还在深爱的草原站坚守着。

  “为什么还没有退休?”每每面对旁人的疑问时,罗日盖总是笑而不答,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因为他对这片草原爱得深沉。

  “罗站是真的爱这片草原,才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平时我们在下乡路上看到有破坏草原的人,他会非常生气,还会教育上好半天呢。”草原站副站长肉赛说。

  按照高原上的退休年龄,他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但他却说哪儿也待不住,只有回到草原上他才能安下心。作为草原的儿子,罗日盖的想法很简单,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只希望牧民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不再沙化,让达日草原重现生机,让黄河重漾清波。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