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善政 守护成长

——青海省儿童福利工作回顾与前瞻

2020年06月01日10:10  来源:青海日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福利是一项自带温度的“朝阳”事业,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回顾昨天,我们坚持儿童福利优先保障,扩大福利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对孤儿、病残、流浪、留守等困境儿童的关爱和救助。展望未来,我们还需切实维护和保障儿童的基本权益,加大未成年人社会关爱力度,不断完善儿童收养寄养政策,推进儿童福利向适度普惠型发展,青海全省儿童福利之路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

  近年来,青海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儿童福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构建了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儿童收养等方面法规政策为主体,涉及儿童生活保障、医疗、教育、监护及儿童福利机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儿童福利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层层建立健全了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建成了以市州级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主要支撑的儿童福利服务基础设施,以“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为主体的覆盖乡镇(街道)、村(居)的儿童福利工作网络。

  完善政策措施,补齐制度短板。在省级层面联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将父母双方均符合(或一方符合、另一方死亡或失踪)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制定下发《青海省“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细则》,对全省0-18周岁的孤儿和年满18岁以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开展医疗手术康复等相关救助。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对全省所有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孤儿发放助学补助。

  建立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为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推进各类儿童福利政策融合,及时将“青海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青海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新确定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形成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发挥系统功能,实现动态监管。充分发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和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系统功能,实施省、市、县、乡、村(居)五级管理,并借助系统建立完善了孤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儿童、纳入特困供养的儿童等困境儿童档案信息,实现了适时更新、动态监管。

  多方精准施策,强化服务保障。连续10年为青海全省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助,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积极对接医保机构,将所有孤儿纳入城乡医保。实施孤儿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为孤儿提供体检、住院、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医疗保障。下拨超龄孤儿教育救助资金,为孤儿提供教育保障支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开展“中国移动爱‘心’行动——贫困儿童青海救助活动”。实施残疾儿童养治教康项目,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特殊教育。

  壮大一线力量,打牢服务根基。连年举办孤残儿童护理员能力提升暨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养护水平,壮大了青海省专业儿童护理员队伍。推进基层专兼职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全省所有乡镇和90%的村设置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并下达专项经费,对乡镇督导员、村儿童主任展开全覆盖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工作者力量,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爱民是情怀,为民是使命,为困境儿童谋福祉更需要大爱情怀。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最敏感部分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如果出了任何问题,都是挑战道德底线的。目前儿童福利保障机制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困境儿童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或因家庭原因导致生活、就医、就学困难,或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社会融入困难。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顺利融入社会,是各级各部门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履职尽责的聚力方向。

  要认真解决困境儿童教育服务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困境儿童融合教育,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独立性。再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为从事孤残儿童教育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引入先进科技设备为孤残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要认真解决残疾儿童康复回归的问题。残疾儿童是最典型的困境儿童,面向该群体的福利政策,对保障其权利、满足其需要以及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服务是残疾儿童最急迫的民生需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还要努力为广大孤残儿童提供更多的基本康复服务,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带去希望。

  要认真解决困境儿童人文关怀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对困境儿童来说,安全感缺失是大多困境儿童不得不面临的窘境。所以在提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更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心理帮扶和情感救助。

  做好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中“聚焦特殊群体”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一位民政人对“自带情怀和温度”的民政事业的不懈追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及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强化兜底保障、牢牢守住儿童生存发展底线基础上,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主动担当作为。

  推进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进一步厘清和整合民政领域现有各类儿童关爱及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将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纳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明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健全完善市州、县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农村牧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解决特殊困难和薄弱环节,尽快补齐短板,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提升关爱保护服务能力。因地制宜优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健全服务功能,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关爱服务能力。整合现有资源,明确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机构职责分工。探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孤儿、社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临时照料、康复指导、特殊教育、精神慰藉、定期探访、宣传培训等工作。

  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让更多有能力、有爱心的人员投身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干。按照“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要求组织开展儿童工作业务骨干以及师资培训。建立和完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工作跟踪机制,依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名制管理,及时录入、更新人员信息。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孵化扶持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儿童服务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争取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本版图文由青海省民政厅提供)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