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地处黄河河谷地带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骆驼泉景区游人如织。红色的丹霞山、绿色的黄河水、神奇的骆驼泉,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游客来的多,我们收入就多!这都得感谢电气化改造把我们这里变成了全电景区。”正在农家院里忙活的街子镇三兰巴海村村民韩阿卜都高兴地说。
“做饭不用柴,烧火不用煤,村民们告别了以前烟熏火燎的生活,房屋干净了,心情愉快了,只要插上电就能全部搞定,大大提升了游客的观光体验,村民和景区的收入也都有了很大提高!”谈起电气化改造,骆驼泉景区负责人韩乙四哈介绍道。
骆驼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约3500平方米。过去,景区长期使用燃煤、柴薪、燃油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能源,不仅造成景区内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而且使景区存在极大火灾隐患。“通过全电景区建设,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景区电气化水平,采取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改造工作,将传统景区中的燃煤锅炉、农家柴灶等改造成为电加热、电制冷,使用电炊具、电动汽车。”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
农村电气化,电力需先行。国网青海电力深入推进农村电气化,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农网改造,不断推进全电厨房、全电景区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9年,为解决骆驼泉景区负荷较大无法满足用电的问题,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全力推进骆驼泉景区用能方式转变,积极与循化县政府、景区管理单位沟通协调,开展全电景区项目调研考察工作,并最终促成全电景区改造项目落地实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黄化供电公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投资17万元,架设4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新建高低压线路0.2千米,主动协调设备厂家,根据景区内部用电特点,认真编制电采暖设备改造方案,完成骆驼泉景区内部30盏太阳能路灯建设,两座大殿、藏经阁电采暖改造,总容量900千瓦,建成了青海省首个全电景区,景区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
“骆驼泉全电景区是循化县清洁能源建设示范项目,在助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引领示范的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将带来巨大变化。”循化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马吉德说。
据国网黄化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骆驼泉全电景区年替代电量约150万千瓦时,可减少燃煤排放185吨、二氧化碳排放459吨。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