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因绿而“兴”

栾雨嘉

2020年05月28日10:47  来源:青海日报
 

  兴海县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三江源国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因绿而崛起的高原小城。

  追求绿色,村民们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求得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赢;

  追求绿色,兴海县人民矢志不渝在荒沟里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将荒山荒坡改变成灵动秀气的生态公园;

  追求绿色,环保协会默默付出、奉献,只为将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合作社,因绿而富裕

  在去往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的路上,成群的牛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悠闲惬意地吃草。走进上游村的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的院内摆满了牛肉干、糌粑、酸奶、羊毛被、菜籽油等特色产品。

  近几年,上游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从分散的传统养殖牛羊到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养殖;从逐水草而居到以草定畜,开展科学养殖;从当初观望、犹豫到信心满满加入合作社……几年来,村民们的思想变了,口袋富了,草场美了。如今,上游村已经在这片纯美的草原蝶变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这个变化得益于合作社坚持走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

  合作社理事长拉多说:“合作社于2015年8月成立,并按照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要求进行创建。将40户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草场、耕地、牛羊和资金量化成股份,成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机械和劳务输出五个小组,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同时,合作社在县农牧和水利局的指导下推行规范、科学的养殖技术,出售6个月的羔羊,并且每只达到700元左右的高价,牛羊成活率也从原来的60%提升到了90%。

  合作社代替了原先单个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集中高效饲养、经营,牛羊出栏率商品率高,村民分红也更多了。合作社按照冬春草场、夏秋草场进行划区轮牧,这使得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又因牛羊入股,解放了双手,村民能外出务工,增加一份收入。

  拉多说:“现在我们还种植青稞、燕麦、油菜,并将油菜籽全部加工成菜籽油,不断延长产业链。现在合作社的牛肉干、曲拉、酸奶、羊毛被等生态畜牧业产品深受市场的青睐。2019年,合作社纯收入达280万元,户均分红7万元。”

  据了解,兴海县坚持生态保护理念,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于2012年完成了全县40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并将草场、耕地、牲畜、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全面整合入股,从而实现了社员变股东、产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并且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向生态看护转变,逐步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

  哇让沟,因绿而灵秀

  在兴海县城内有一条哇让沟,2019年,兴海县大力推进哇让沟生态治理工程,誓将这条寸草不生、荒凉的沟壑变为呼之欲出的湿地公园。如今站在路边眺望,一排排排列整齐、翠绿欲滴的树苗沁人心脾,也让人对下定决心进行生态修复的治理者感到肃然起敬。

  兴海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卓玛杰告诉记者,哇让沟坐落在县城西北部的唐乃亥乡龙曲村,由于高寒缺水、植被稀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着手编制规划,争取植树造林项目。希望通过水利、住建、国土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将这条坐落在县城内的沟壑打造为一个赏心悦目的湿地景观公园。”

  随后,兴海县争取到了总投资200万元的天然林保护二期高标准造林项目。

  卓玛杰说:“我们根据春季植树造林的经验,选取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青杨这三种适合高寒地区的树种,按照3:2:1比例,总共栽植33万株,还专门筹集资金购置灌溉水车、水带等设备,对工程造林地分期分批次进行全面灌溉,安排3名专职护林员进行管护,定期清理林区内的垃圾,确保了成活率和造林质量。”

  2019年,哇让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并通过了省级部门的验收。卓玛杰说:“原来县城很难看见成片的绿色,经过我们的治理之后,你看,如今林带含烟,城市因绿色而充满灵气,也因绿色让人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唐乃亥乡哇让沟生态治理项目属于兴海县城周边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2019年,兴海县提出县城周边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思路,着力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一期项目总投资为1.236亿元,规划治理唐乃亥乡哇让沟、龙曲沟、兴赛公路两侧(文昌庙至大河坝坎沿段)、民俗村及县城西北片区,生态治理总面积达到200.28公顷。

  今年,兴海县投资800万元实施了38公顷的高标准造林项目,栽植各类苗木10万株,于5月中旬全面完成。同时,计划投资800万元实施县城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恢复治理湿地面积2317.3公顷,种植林地6公顷,草地6公顷,封禁围栏10645米。

  中铁乡,因绿而致远

  走进夏日的兴海县中铁乡,看自然,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看人文,街道、院落一尘不染、清爽干净、井然有序,漫步中铁乡,不禁让人心生喜悦与爱怜。

  中铁乡今日的美丽多彩与活跃在一线的中铁乡杜宗村绿致远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协会的志愿者们是密不可分的。

  这支民间环保协会的成立,离不开协会会长完么。2011年,完么担任杜宗村的一名草管员。在多次巡山过程中,他发现尤其在每年4月至6月采挖虫草的时节,草原上食品袋、帐篷以及破旧衣物等生活垃圾格外多。这些垃圾不仅堵塞了杜宗沟,还污染了水源。

  完么说:“中铁乡民族村、杜宗村以及乡政府人畜饮水就靠这条沟。垃圾堵塞了部分水源,我们吃水就成了问题。2011年,我便有了成立环保协会的想法。”

  最初,环保协会只有8个人参与。完么记得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妻子并不支持他,也遭到很多人的冷落、歧视,他们觉得那是“下等人”才干的工作。但是一想到垃圾堵塞源头没有水吃这一现实问题,完么的决心就更坚定了。

  杜宗沟山大沟深,垃圾车进不来,全靠人力将捡拾的垃圾背到离水源地2公里处进行焚烧。完么记得,进山捡垃圾最长的时候3个月都没回过家。夏季暴雨如柱,完么在帐篷里冻得瑟瑟发抖;饥饿的时候,就靠方便面充饥。

  除了捡拾垃圾以外,完么和村民们还要治理黑土滩,在山体滑坡的地方种植松树、柳树、青海云杉等树木。冬季,他们还积极铲雪、养护公路。

  通过完么和村民们的以身作则,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协会。目前,协会人数已经发展到了75人,其中杜宗村有53人,吉浪村有22人。乡政府得知他们的事迹后,给予1万元至3万元的补贴,让他们购置垃圾清运设备、发放人员工资。

  “这个协会就像我从小拉扯大的孩子,越来越离不开了。当时为协会起名,就是觉得有了绿,我们就能走得远。”完么坦言。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6年兴海县出台的《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方案》,县城内及县城周边农牧区的环境卫生仍由城管部门进行管护。由于兴海县地域广阔,各乡镇位置分散无法实现集中运维。针对此情形,县民政和环保局统一组织成立7个环保协会,负责7个乡镇57个行政村的卫生治理工作。

  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日常清理主要由环境卫生整治协会负责定期清理运维。协会会长与会员均已通过无偿的服务方式投入日常垃圾收集清理工作中。会长定期召开会议自行组织会员开展河道、村庄、道路及林草场区域内垃圾清理工作运行。2019年起在县政府统一安排下,由地方财政出资安排每村1名环卫工人,每日开展村内主要街道进行清理。

  今后,兴海县将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制定好资金安排方案、组织实施好项目,并以整治工作为契机,推动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研究总结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污染治理模式和措施,全力做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