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赵睿

2020年05月25日11:02  来源:青海日报
 

山村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欢乐游戏。史建香供图

手舞足蹈的课堂活动。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走进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土官沟村,幼儿园里传来稚嫩的儿歌声,幼儿园小班里的小朋友们正跟着老师手舞足蹈地唱着儿歌。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乐都各山村幼儿园很常见,然而谁都想不到,十年前,乐都贫困山村的学前教育一片空白。

  那时候,乐都许多贫困地区没有幼儿园,约三分之二的适龄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缺乏有质量的沟通和陪伴。在村里,能看到很多孩子,光着脚丫跟在大孩子身后晃荡。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关乎着一个孩子的语言、认知、记忆等重要能力的发展。农村孩子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贫困极有可能代际传递下去,让这些孩子20年后成为新的贫困人口。

  自2009年,乐都区政府为补齐乐都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短板,努力促进儿童发展起点公平,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实施了“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采用最节省成本的方式,将村里闲置或富余的校舍,改造和布置成能够供幼儿日常教学需求的教室,在区里聘请幼教志愿者,免费向村里适龄的儿童开放。

  十年后,“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从最早的“走教点”到后来的“早教点”,再到现在的“山村幼儿园”一路走来。当年,没有课桌椅子便将闲置桌子的桌腿锯掉来用,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凳子,大多玩具器材都是幼教志愿者手工制作的。

  十年间,乐都区学前毛入园率,从46%提升至98.6%以上,时至今日,乐都山区的学龄前儿童跟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前教育,山里娃娃的梦想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基金会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了一支能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比较稳定的山村学前教师队伍和一批学前教育基地。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分析,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农村儿童无论是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还是入学后的表现、文化课成绩均有着令人满意的结果。2016年,基金会追踪了乐都区8531名(占全区同年龄段学生总数45%)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学业表现。研究发现,全区排名前40%的学生中有超过七成曾就读于山村幼儿园。

  乐都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永鹤说:“一村一园计划”实施十年,至少能证明“我们当初的初心和设计是合理的。”此模式先后在青海、云南、湖南、四川、山西、新疆、贵州、甘肃和河北九个省区的21个贫困县推广实施,惠及17万贫困地区儿童,阻隔贫困的代际传播,为贫困地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了实际努力。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