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黄河源一起 越来越好

咸文静

2020年05月25日11:01  来源:青海日报
 

  从牛头碑回县城的路上,我们又碰到了索索。上次见他,应该是一年前的事情。还记得那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正在外面巡护的他带着一身疲惫风尘仆仆地赶来。不同于初次碰面时的紧张与无措,现在的索索,眼中多了份自信和从容。

  对于索索来说,从记事起他的生活就没有离开过草原和牛羊。2012年,自发保护草原多年的他当上了草原管护员。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成立后,索索转型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这个新身份不仅让他每个月都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还让他更有底气去保护这片他打心底里热爱的山山水水。

  “这一年变化挺大的。”索索率先开口将我从回忆里带了出来,在翻译的帮助下,他跟老朋友一般跟我分享起了自己的感受:一个是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另一个是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相比我们而言,黄河源变化如何,索索和他的同事们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每个月至少20天的巡护带给他更为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草原上干净了,湖水更加清澈了,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鸟,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当微风把索索的话一字一句地吹进我的耳朵,当我看到他眼角愈发深刻的纹路,他描绘出的这一幅幅场景仿佛就像我身边的等待发芽的枯草般触手可及。这是多么充满希望的一种变化啊!

  越来越好的不仅仅是黄河源,还有索索自己。

  在聊天的过程中,碰到一些表达不清楚的话题,索索总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都怪自己没什么文化。其实,当上管护员的这几年里,他从未回避过这个问题,反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他说,在这一年里,他坚持学汉语、写汉字、了解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他的老师是手机,是一起巡护的同行,是培训时碰到的专家,当然还包括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索索还记得几年前外出巡护时自己写巡护日记时情形,那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感觉到现在说起来都让他忍俊不禁。如今,打开手机上的智能APP,巡护的路线、距离、天气、海拔、时间等各种操作他都了然于胸。遇到突发事件、碰到稀有动物,索索也能及时拍照上传、说明情况。

  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子。26岁的才让玛是索索的同事,从2018年就开始当生态管护员。和索索一样,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巡视草场湖区。每个月20多天的巡护对于一个年轻姑娘来说并不容易。但作为五个兄弟姐妹中惟一一个有工作的人,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

  跟索索一起工作的另一位管护员曲赛今年31岁,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好几年。搬到县城后,巡护的日子里他有时住在管理站,有时借宿附近的亲戚朋友家。往返则会跟其他管护员一起拼车。他说,每月1800元的固定收入,加上政府发的草补等,一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虽然妻子跟三个孩子都觉得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但他却十分看中这份工作。聊天中,他跟我们讲起了拼车时的趣事,巡护时的发现。特别是说到捡拾垃圾、救助野生动物这些事情时,情绪十分高涨,激动处,还打开手机里的照片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到了分别的时候,我跟老朋友拍了张合影。大家相约明年再在黄河源头碰面,再聊一聊一年来的变化和收获。

  “明年我们一定会更好!”我想,索索口中的“我们”,是他和无数个像他一样默默守护这片土地的管护员,也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眷恋——黄河源。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