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之上的“馈赠”

孙海玲 张多钧 咸文静

2020年05月22日09:37  来源:青海日报
 

▲生态环保理念已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中。

孩子们迎来幸福新生活。

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清洁取暖示范项目。

在温暖的教室内学习。

推广清洁取暖,呵护碧水蓝天。

  从最原始的用牛粪生炉子到后面煤暖气再到今天的电暖气,虽然同是“取暖”,不一样的是“温度变高了,环境变好了”。今年17岁的尼杰是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九年级三班的学生,她经历过这三种不同的取暖方式,对这样的转变她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23岁的玛多县藏族姑娘杨吉卓玛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金秋,11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落成并网的那一天,农牧民身穿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锅庄,用盛大的仪式欢庆生活的重大改变。

  2019年8月1日,42岁的孙庆生从国网巢湖供电公司踏上了援青之路,从鱼米之乡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为第四批援青干部,他在这片高原净土上以一名电网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光亮温暖着这座高原县城。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这是一片高原净土,也是一块贫瘠之地,因为有阳光的馈赠,有清洁能源的馈赠,更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的奉献,这里脱贫的底气更足了,环境更好了,群众的日子更甜了。

  一

  “以前我们洗完的衣服晾在外面,会沾上不少灰尘。煤改电以后,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校园环境更干净了,室内温度也更高了。”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尼杰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地微笑。

  四月中旬,玛多县还没有春的气息。室外温度仅有5℃,但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教室里却是暖意融融。记者在学校的锅炉房看到,12台量子电锅炉正运行,教室内整洁干净,学生大多穿单衣上课。

  尼杰来自玛多县花石峡镇措柔村,她清晰地记得三年级时,取暖还是要靠生炉子,放了假捡牛粪的事情她还记忆犹新。“我们从小都是在寄宿制学校上学,上小学的时候,只能靠烧牛粪取暖,那时候我们身上都有一股牛粪味。再后来是煤暖气,这个时候比以前生炉子好多了,但早晨第二三节课后课桌上就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尼杰咧嘴笑一笑,话锋一转又继续说:“现在就不一样了,煤改电以后我们校园更干净了,再也闻不到过去的牛粪味了,而且更温暖了。”

  由于当地年平均气温零下4℃,一年中有11个月需供暖,大量的燃煤锅炉在解决居民取暖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作为玛多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帮助玛多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发展道路。2017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决定率先在玛多县建设清洁取暖示范项目,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2017年起,国家电网公司陆续投入帮扶资金2630万元,实施玛多民族寄宿制中学和县城二片区清洁采暖项目,在这两个项目引领下,玛多县城2019年底实现了清洁供暖全覆盖,目前,玛多县的清洁取暖建设正有序向其他乡镇推进。

  据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综合部副主任王成介绍,玛多县“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包括煤锅炉改电锅炉及配套电网建设,按照就近供暖的原则,将玛多县划分为4个供暖片区,总供暖面积26.87万平方米,并将原分散供暖单位就近纳入到相应片区内,确保供暖半径减少至1公里范围内,实现供热面积小、管损少、分区控制的目标,有效改善玛多县城供热现状。

  “以前学校用煤供暖,一年至少需要40吨煤,采暖温度也只有14℃左右。现在改为用电供暖后,教室里的温度能保持在24℃左右,而且是保持恒温。”玛多县民族中学副校长才让说:“自从用上电锅炉后,窗口再也看不到厚厚的黑煤灰了。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以前学生需要在被子上面再压一个毛毯,现在室内温度提高了,不需要再压毛毯了。”

  二

  四月的玛多,阳光照在扎陵湖鄂陵湖上,平静的水面泛起点点金光。

  蔚蓝的天空下,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联村电站,一望无际的光伏板正在阳光地照耀下熠熠闪光。这片占地面积9.53公顷的光伏发电站,是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捐建的玛多县11个贫困村4.4兆瓦光伏扶贫联村电站。

  从书有“沐浴国网阳光,绽放玛多希望”字样的电站正门望去,目之所及都是泛着幽蓝光泽的光伏阵列,它们有个温暖的名字叫——“阳光存折”。

  这张“存折”里的资金解了杨吉卓玛的“难心事”。

  2016年,家住县城易地搬迁点噶丹村的杨吉卓玛考上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孩子考上省城的学校是喜事,可是学费却成了一家人的愁事。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光伏扶贫这张“存折”里的钱帮了大忙。“多亏了国家电网扶贫助学基金拉了我家一把。”杨吉卓玛说。

  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杨吉卓玛家发放的县扶贫产业收益登记证上,清晰地记录着2016年被定为贫困户的杨吉卓玛家,分别在2017年与2018年收到了光伏扶贫电站分红9976元和4807.84元。

  早在2016年,玛多县就已建成了全国首座将发电纯收益全部用于贫困人口的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网投资9282万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易地建设定点扶贫玛多县10兆瓦光伏电站,为玛多县114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300元。杨吉卓玛一家就是这张“阳光存折”的受惠者之一。

  紧接着2018年10月1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捐建、总投资3200万元的玛多县4.4兆瓦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电站年发电收入540万元,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的621户1774名贫困人口,实现户均年增收5200元以上。

  光伏扶贫工程不仅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的暖心工程,更是支持玛多县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利好工程。

  三

  玛多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区,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之一。

  2019年7月,国网巢湖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孙庆生走进玛多,开始了援青之路,他的身份和角色也转换成了玛多县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县长。

  “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地方工作,对久居平原地区的我本是件遥不可及的事。”孙庆生清楚地记得2019年6月初的一天,他忽然接到组织部的电话,从此他的河源之路由此开启,7月底,肩负着中组部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期望与重任,他辞别亲友来到了玛多。

  推心置腹拉家常,到户走访送温暖。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情况,从踏上玛多这片土地时,孙庆生就克服高寒缺氧、语言不通等困难,对全县2乡2镇进行全面调研走访。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对11个贫困村和19个非贫困村详细底数、具体情况有了细致地了解,对未来三年的项目规划有了一个明确的底案。

  “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对于玛多来说重点就要在光伏电站和生态畜牧业上下功夫。”孙庆生说,目前玛多已建成4.4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一座,2019年底移交县政府1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一座,可以说为玛多县人民带来了一个“永不离开的工作队、永不停止的动力源”。

  同时依托国网电商平台,探索玛多畜牧产品溯源机制,成功建立“牧户+合作社+企业+电商平台”的销售模式,2019年通过国网电商实现合作社线上收入590万元。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示范县建设,让清洁能源服务玛多脱贫致富,服务牧户群众的美好生活。

  援青到底为什么?援青要做什么?孙庆生在不断摸索中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援青,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实现理想的行动。正如他说的那样:“既然来到玛多,就不能躺着奉献,而应该站着苦干。”

  近一年的援青之旅他不只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特别是针对玛多县基层人员履职能力不足情况,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把先进的管理思路和发展理念带到玛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层“领头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孙庆生说,在成功之前还有着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不负重托、不负韶华;脚踏实地、珍惜当下,方能更好地仰望星空、追逐梦想。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