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提质,书写海南教育“奋进之笔”

咸文静 肉旦尖措

2020年05月19日09:42  来源:青海日报
 

  汽修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藏绣专业学生在上实训课。

  护理专业学生演练输液流程。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物病理切片观察。

  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着重打造学校“融合+互选”两位一体课程体系、无界化教学特区、“校企两栖”教师队伍等特色品牌,助力教学标准化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建设。 青海日报记者 肉旦尖措 摄

  “现在村里幼儿园的条件不比城里的差,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幼儿园。”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香卡村的幼儿园里,看着孩子们嬉笑玩闹,教师李园喜上眉梢。

  “从打造‘高效课堂’到尝试‘先学后教’,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说起如今的教学方式,同德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俄项充满希望。

  “现在教室都是按照幼儿园的标准来布置,课程安排也是以实践为主。前不久在县幼儿园实习时,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部的学生沙荣婷觉得自己跟理想又近了一步。

  ……

  一直以来,海南州始终把教育作为振兴地区经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全局性工程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州”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州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办好每一所学校

  走进共和县城北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功能完善的活动场所……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一个新校园所散发的魅力。

  作为以普通教学和双语教学为一体的公办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提升了共和县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优化了恰卜恰镇区学校布局,满足了城北新区居民及周边农牧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有力推进了共和县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学校于2016年10月开工,总投资8173万元,占地面积50797.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97.44平方米,能容纳36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就读,2018年9月1日招生开学。在适应共和撤县设市整体发展、满足城北新区居民及周边农牧民子女‘就近入学’的同时,有效解决县城学校‘超大班额’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校长多杰如是说。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共和县。

  为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县域教育体系,2018年9月1日,随着总投资14045万元的兴海县民族高级中学开学,兴海县正式告别了“无高中”时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在全州中小学布局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兼顾集中办学和就近入学原则,通过实施“教育布局优化工程”,累计投资19.04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教育建设项目。

  “我们适量恢复建设了一批农牧区小学,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形成了以寄宿制为主要办学形式,中学生向县城集中、小学生向县城和乡镇集中、部分村保留小学或教学点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从农村牧区点多面广的分散办学向城镇集中办学的重大转变,带动和促进了城镇人口的聚集,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新路子。”海南州教育局局长加泱曲杰介绍说。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那样,兴海县的学前教育一直颇具特色。近年来,通过调研,兴海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兴海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县直部门“结对帮扶”村级幼儿园的实施意见》等,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

  如今,兴海县幼儿园从原来的1所发展到目前的52所,在园幼儿达4256名。实现了学前教育机构城乡全覆盖,农牧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提升教学质量

  “以前,一些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现在,宽带网络、班班通、资源平台等都已经配备齐全。”从事教育事业20年的同德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俄项一直希望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如今他的梦想逐步实现。

  “十三五”以来,海南州累计投入资金12.66亿元,实施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全面改薄和校舍加固等建设项目191个,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州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全覆盖,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各县高中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中职专业体系不断完整,培养模式日趋合理,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对于同德县第二民族中学八年级2班的学生叶旦多杰吉来说,2019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青少年藏文写作大赛的第一名。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她个人的天赋,更少不了学校的培养。

  “2019年全县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备课、讲课竞赛,中小学生藏汉双文拼读、朗读、背诵、听写、默写、书写、理解及阅读能力调研监测,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也积极开展特色课程,拿藏文写作来说,每周都安排了一次课程,让学生们协调发展。”俄项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9年12月,兴海县教育局成立了首批7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标志着兴海县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兴海县一方面外出取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多举措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和执教能力。通过组织学习培训途径,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工作。2019年共组织专业教师1925人(次)进行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131人(次),省级培训144人(次),州级68人(次),县级培训1582人(次)。

  今年42岁的角巴加家住贵南县过马营镇沙加村。要说他这几年最高兴的几件事,在江苏读高中的小女儿成绩优秀算是其中一件。

  在海南州,这样的事情并非只此一件。近年来,海南州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平台,加大与内地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交往。全州93所中小学与江苏各级学校建立“手拉手”帮扶关系,每年近600名教师到青海省外接受培训,引进发达地区教育人才到海南州挂职任教。

  “通过在江宁高级中学开设‘海南民族高中班’,已选送9届720名藏区孩子到江苏学习,每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在江苏、湖南等地开办了‘海南中职班’,先后输送2887名学生接受内地优质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就地均衡提升和内地办班提质‘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新路子。”海南州教育局副局长豆拉介绍道。

  补齐教育短板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家住同德县河北乡上知迈村的格日措如今是同德县第二民族中学八年级的一名学生。几年前父母离婚后,她便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母亲一直生病在家,母女二人的生活一直靠舅舅帮衬。前年9月,小学毕业后的格日措开始了自己的初中生活。按照政策,她和所有同学一样,每年只需交纳500元的生活费用。就在她觉得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学校积极为她联系了当地的爱心人士,对她进行资助。这样一来,小格日措再也不用为上学的费用而担心了。

  格日措的暖心故事得益于海南州实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程”。通过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和“三江源”异地奖补政策,认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6.31%,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全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教育经费投入成为财政第一大民生支出。

  通过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三江源”奖补等教育惠民政策,2019年贵德县春秋季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826.84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821.24万元、寄宿制学校走读生午餐补助110.85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1607.71万元,2019年春秋季学前三年免费教育补助资金406.98万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的1111名贫困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12万元,“春暖校园关爱活动”共资助贫困生831名32.5万元。

  为“穷校”摘“穷帽”,让学生露欢颜。一项项改革举措、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近年来全州教育成果惠及贫困地区的成绩: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提升,全州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9所,在校生105029人,教职工7248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94%。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