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奔跑吧,小玛哥!

孙海玲 咸文静 张多钧

2020年05月15日10:13  来源:青海日报
 

  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激发了小玛哥的干劲。

  小玛哥骑着电动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小玛哥将餐食送到客户手上。

  这里的小玛哥不一般

  “您好,我是玛多外卖15号骑手,您点的餐到了!” 20岁的改登尖措面带微笑,礼貌地将餐食送到客户手上,同时,完成了他上岗两个月来的第736单送餐服务。

  今年三月份,玛多外卖正式上线。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为破解产业单一、就业渠道狭窄等困境,将“输血”和“造血”相衔接,依托黄河源大酒店开发的玛多外卖平台,让曾经只会放牧的群众变身外卖配送员“小玛哥”,实现了稳定就业,也为海拔4200米的高原县城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截至目前,玛多外卖已经有19位小玛哥。“我现在的收入基本上是以前干服务员的两倍,而且比较稳定,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改登尖措自信地向记者说道。摄影:黄灵燕

  “你好,我是玛多外卖27号小玛哥,这是您订的餐,请您查收!”

  “好的,谢谢!”

  4月17日,下单后不一会,达尔旦拿起两份早餐订单,小心翼翼地放进电动摩托车上的餐箱,再仔细加固一遍,防止倾倒或者洒漏。一切就绪后,朝着团结小区的方向骑行。

  抢单、取单、核对、送单……达尔旦动作娴熟而稳重,二十分钟后,他将当天的第一笔订单顺利送到买家手中。

  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城,简朴的高原小城街道上随时能看见身着黄色外卖衣服的玛多外卖小哥,骑着电动摩托车活跃在街道和社区。这一新生的职业不仅为在家的群众带去了一份方便,也为该县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就业增收的好机会。

  早餐和午餐的订单高峰过后,可以喘口气。达尔旦会在商家门口找个不妨碍人的角落坐下,一边等单一边歇息。趁着休息时间,这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藏族小伙子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语和我分享着他这一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20岁出头的达尔旦来自玛多县花石峡镇加果村,家中六口人,靠为数不多的牛羊为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父母年迈无法从事过重的劳动,加上文化程度低,其他兄妹还在上学,家中重担就落在了达尔旦的肩上。

  受疫情影响,今年,达尔旦没能像往年一样去县城打工,就在他为工作的事情发愁时,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了他:“咱们县城扶贫产业园区的黄河源大酒店开发了一个叫玛多外卖的外卖平台,正在招聘外卖员,要不你去试试?”

  在村支书的推荐下,达尔旦带着好奇来到玛多外卖,经前期培训,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成了一名玛多外卖的外卖小哥。此前,外卖这个词对他来说还是生疏的,可如今,他自己成了一名外卖小哥,每天在手机上抢单、送餐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工作有一个多月了,平均每天能抢到20单到30单,每单5元,一个月下来至少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我也会更加努力!”达尔旦面露微笑对记者说,他以前在火锅店当服务员时一个月工资1600元,现在送外卖已经有两个月,最多的一天抢了48单,平均一个月算下来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我们制定的薪酬制度是一单5元,超过600单以上是7元,运行两个月,目前平台上每天平均能接收100单以上,工资最高的小玛哥可拿6000元以上。”玛多外卖的负责人董柴琦告诉记者,玛多外卖的订单可辐射到以黄河源大酒店为中心的5公里范围之内,基本涵盖了县城内所有社区、单位。

  小玛哥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激发了达儿旦的干劲,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始终坚持送餐。回忆起这两个月以来的外卖工作,他坦言,自从有了这样一个新的身份以来,他几乎没有休息地坚守在配送一线,干到现在,他觉得这是一份能干得长久的活计,手脚越勤快,收入越高,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月奔着5000元以上的工资跑,在为更多用户服务的同时,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我们原本计划今年七月份上线运营,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没办法出门,玛多外卖于三月份提前上线,目前运营已有两个月,效果非常不错。”董柴琦介绍,疫情加速了玛多外卖的上线时间,也为当地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吸纳了12名外卖小哥,还有几人正在培训,后期还将根据需求扩大用工。

  玛多县,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三江源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总人口仅1.5万人,藏族占93%,是青海省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县。面对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发展单一、牧民劳动就业困难的天然“窘境”,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

  “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寻找就业出路、增加内生动力。”循着这一思路,玛多县主管扶贫的副县长雅扎西提出依托黄河源大酒店开发玛多外卖平台,创造更多劳动就业岗位,让曾经只会放牧的群众参与其中,激发农牧民群众奔小康的斗志和信心。

  打造外卖平台,起初这一想法提出时,很多人有疑虑,高原小县城是否具备打造外卖平台的能力?平台建成后如何运营?有没有消费群体?能否招募到外卖小哥?

  “如果平台建成,外卖员没有订单,我就拿个人工资,每月给外卖员补贴3000元作为工资!”雅扎西的一番话为企业吃上了“定心丸”。

  今年年初,黄河源大酒店联合腾讯公司,经过前期的观摩学习、培训,成功将玛多外卖、小玛哥软件编辑调试完成……实践证明,前期的疑虑和困惑在后期一步步的实干中迎刃而解。

  “今年年初,我们到西宁市的‘饿了吗’、‘美团外卖’等平台观摩学习,随后我们聘请专业团队,打造玛多外卖接单平台,目前已调试运行两个月,运行情况良好。我们规定的上班时间是早晨八时到晚上十时,等到夏天旅游旺季,还会相应延长上班时间。”董柴琦介绍。

  “目前,已有餐饮、日化、蔬菜、药店等20多家商家入驻玛多外卖平台,上线商品近1000种,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超市便利店、餐馆、洗车行等。”董柴琦说,根据后期评估,全县将还需60名左右的外卖员,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的吸纳和培训就业工作。

  玛多外卖小玛哥,风里来,雨里去,为高原县城的生活“摆渡”着生机与活力,正如玛多外卖的广告语所说,“风雨无阻小玛哥,热情服务全玛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服务着玛多人民。

  “黄河源大酒店开发玛多外卖平台,为全县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玛多县县长利加说,下一步扶贫部门和酒店负责人要结合实际开发更多的用工岗位,鼓励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实现创收增收。

  政策聚力,自己努力,如今玛多外卖的小玛哥们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有着更足的致富信心。

  和达尔旦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站稳脚跟的还有恰地。恰地来自玛多县黑河乡尕拉村, 25岁的他曾在玉树、四川等地工地上打工,一年到头辛苦不说,由于没有文化挣不了多少钱,如今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外卖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年4月16日是他第一天上班,他回忆,上班第一天共抢了30单,随后的几天里,他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说,在这里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家里的条件,也让他增强了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说话间,只听“叮咚”一声,恰地的手机上显示一条抢单成功的信息,放下手机他便去等待新的订单“出炉”。拿到订单时,窗外突然狂风四起,但恰地却丝毫不在乎,拿起两份客人点的辣炒方便面,向着目的地出发了。

  玛多海拔4200米以上,气候恶劣,极端天气多,然而这样的“劣势”反而成了外卖这一新行业的“优势”。“你别看刚才晴天烈日,一会就有可能风雪交加。”董柴琦告诉记者,由于玛多天气多变,雨雪天气较多,遇到下雨、下雪天,很多人不愿意出门,这种情况给玛多外卖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看着小玛哥们拿起订单,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在心里默默祝福:“奔跑吧,小玛哥!”

  【采访手记】产业选对头小康有奔头

  从前台服务员到酒店客房经理,26岁的阳曲拉毛在黄河源大酒店的“蝶变”见证了她的脱贫之路,也印证了那句“产业选对头,小康有奔头”。

  阳曲拉毛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花石峡镇加果村村民,母亲体弱多病,兄妹还在上学,家中仅靠放牧几头牛羊为生。2018年,她从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县城,在县产业扶贫园的黄河源大酒店从事前台服务工作。

  2019年,由于业务能力强,她被提升为客房经理,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3500元增加至每月5000元。如今她丈夫也在黄河源大酒店谋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这样两份有保障的工资收入不仅让她们一家脱了贫,还让她们过上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好日子”。

  阳曲拉毛工作的这家酒店就坐落在玛多县扶贫产业园,酒店通过吸纳以建档立卡人口为重点的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把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岗位推荐等,真正带动贫困户共同参与,让贫困群众开动脑筋,转变思想,凭借自己的双手谋出路、谋发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使其彻底从思想上、习惯上改变,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让贫困人口走得出、站得住,有稳定而长久的工作,永远摘掉贫穷的“帽子”,确保不再返贫。

  地处三江源核心腹地的玛多县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单一、就业渠道狭窄,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玛多县瞄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依托玛多县扶贫产业园,按照“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充分发挥贫困户扶贫资金,建立健全“扶贫产业园+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寻找就业出路,增加内生动力,将“输血”和“造血”相衔接,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三月份,黄河源大酒店联合腾讯公司打造了玛多外卖平台。起初大家都在为这一新平台的未来担忧,如今玛多外卖已运营两个月,从运行情况看,不仅为县城群众带来了方便,还为这座高原县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前,我对外卖这个行业还很陌生,没想到,今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外卖员。”在产业扶贫政策的照耀下,来自花石峡镇的恰地在玛多外卖平台上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成了一名“小玛哥”,伴着清晨的阳光开始骑车送外卖,伴着落日星辰下班回家,这一份工作给恰地带来了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也给自己添了一份要致富的底气。

  新的外卖平台连接了传统餐饮行业和新业态的“外卖经济体”,凭借生活服务平台优势,通过吸纳就业,将劳动力纳入到生活服务业产业链中,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形成一条从就业扶贫到拉动消费,再到社会帮扶的“造血式”扶贫之路,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