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董 洁

2020年05月12日09:01  来源:青海日报
 

  自然灾害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近年来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20年5月11日,全省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同时,对2019年全国综合减灾10个示范社区进行表彰。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自然灾害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玉树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较差,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不足。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灾区的房屋结构类型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抗震能力极差,损毁严重的基本未进行抗震设防或者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

  面对近年来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12年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狠抓举措落实,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整体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我省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建立了由省应急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负责同志共同担任召集人、省直29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这对有序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协调解决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论证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健全。各灾害管理部门通过签定协议、备忘录等形式,以数据共享、优势互补、密切配合为原则,积极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实现了自然灾害监测数据、灾情和隐患信息的共享共用。在汛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会商研判工作,分析预测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警措施,力求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应急救灾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省级区域、重点行业企业、航空、水域、医疗、专家咨询等各类救援队伍80余支共3000余人,基本建成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为主力军、省级区域性救援队伍为骨干、行业企业专职救援队伍为基础、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2019年有效应对各类灾情87起,下达各类救灾资金2.5亿元,动用省级救灾储备物资折价近3000万元,安排中央和省级储备物资管理经费569万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基层减灾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风险排查、科普宣教等活动,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全省上下共编发防灾减灾公益短信779.8万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万余份,组织基层社区结合宣传日活动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实地检验基层社区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能力。大力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基层社区防灾减灾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60个。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