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一时,迎着春光,载着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CA042航班从武汉天河机场缓缓升空,飞往北京,最后一支撤离的国家医疗队正式结束了他们80天的抗疫战斗。
1月24日,除夕夜的武汉寒风瑟瑟,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随后,江西、湖南、山东、黑龙江、陕西等省份迅速组建医疗队,纷纷前往湖北省各医院开展救援。
两天后,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批21名医务人员赶到。从那时起,北京协和医院共派出三批共186名队员,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9楼西区重症危重症病房,直到4月12日,病区最后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转往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他们值完了在这里的最后一班岗。
4月15日上午,离别前,在武汉蔡甸区北京协和医疗队入住的中核酒店广场,不少武汉群众自发赶来。“彭莹、孙玉姣、李同……”志愿者熊浩军拿着一件写满了名字的白色防护服,不断地穿梭于人群之中,挨个找医疗队队员签名,他说:“我要将每个队员的签名留在这里,让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永远记住他们。”
站在一旁的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陈媛媛,手里紧紧地握着一个已经干了的苹果,上面画着一个笑脸,写了几个字:ICU,胜利,媛媛。“这是2月7日科室在北京给我们每个人发的苹果,预示着平平安安,现在我要完完整整带它回家,带我们的队伍回家。”说着,陈媛媛激动地哭了。
“武汉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英雄的武汉人民,用他们的坚毅付出,挺起了这座城市的脊梁,向武汉人民致敬!” 在送别仪式上,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党委书记张抒扬说。
10点45分,医疗队队员乘坐的6辆大巴车启动,开往机场。道路两旁的群众举着国旗,不断挥手。5岁半的周雪怡穿着红色马甲,响亮地喊着:“感谢北京,武汉加油!”
“你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白衣为袍,救死扶伤。诚挚地邀请你们再来武汉,看看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武汉人民永远感恩你们。”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院长胡俊波说。
在登机口,天河机场的地勤人员和志愿者们一次次挥手高呼:“祝你们一路平安!”
随着最后一名医疗队队员从登机口离开,至此,全国所有300多支支援湖北医疗队,4.2万余人全部撤离。“我们在寒雪纷飞的冬季抵达,在草长莺飞的暖春归还,我们的心情既激动又不舍,还有惦念。”张抒扬说。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