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在牛粪上的“致富花”

李兴发 尹耀增

2020年04月14日08:59  来源:青海日报
 

  “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是形容对不对称爱情的俗语,但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它的寓意却完全不同,插在牛粪上的“鲜花”成了脱贫致富花。

  4月10日,记者赶在八宝镇黑水河畔的祁连县古琅民俗文化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品展销大厅里看到,满是用石片、小石子做成的石画展柜前,卓麻和彭毛措两位年轻的藏族姑娘,正在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推销着这里的产品。而在他们的右侧展柜上,一块经过工艺化处理的牛粪上,插着一朵以牛粪为材料制成的玫瑰花,这个以牛粪主打的工艺品名叫:鲜花插在牛粪上,其网红度盖过了臧秀、石画。

  牛粪花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2016年公司经营者王忠祥,前往位于祁连县城八宝镇东南2公里处的牛心山,为正在制作的石画作品寻找所需的石料,“当时捡石头捡累了,就坐在半山腰上歇息,看到圆溜溜的羊粪蛋儿就捡了一些。”王忠祥原本打算将羊粪加工后用在石画中,却不想萌生了用它制作葡萄工艺品的想法。

  “试验成功后我便想起了‘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句话。”身处藏区的王忠祥,曾经去过沿海闯过东北,面对祁连“旅游兴县”的强劲势头,特别清楚“旅游纪念品能赚大钱,但产品除了有特色,还得要出‘奇’,只有人无我有才能畅销。”

  经过自然发酵、塑料桶发酵等发酵除臭实验失败后,王忠祥获得了木桶发酵的成功,一句俗语自此被货真价实地呈现在了实物上。牛粪工艺品“鲜花插在牛粪上”,在2018年实现了“量产”,到2019年以牛粪为材料制作的玫瑰花、牡丹花、牦牛、藏獒等工艺产品,开始登陆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市场,区区580件作品换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直接带动16户农牧民获利。

  “遍地都是钱,就看你是否有心捡!”积极参与牛粪工艺品制作的马桂兰,曾今是八宝镇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追随王忠祥制作石画,年收入从以前的几千元增长至如今几万元。“牛粪工艺品刚试着销售,我就能从中获得近千元的增收,这要是火起来可真是视粪土为金钱啦。”马桂兰打趣儿地说。

  在“古琅”公司,像马桂兰一样的脱贫户共有90个。过去不入常人“法眼”的碎石头,经过她们的巧手成为了工艺品,按品质销售后,分别能获得1500元至7000元不等的回报,完全实现了脱贫。

  “前几天有山东烟台的客户询问牛粪工艺品的生产情况,遗憾的是只有夏天的牛粪才能用于工艺品加工。”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无绝佳加工原料,王忠祥做出了“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的气”的决定。

  在工艺品制作区,王忠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继续培养石画制作人员,在旅游呈现萧条时,培养新人以备网络销售和旅游旺季重现后的展销。而对于牛粪工艺品,王忠祥除了手把手培养制作骨干外,还对工艺加工手法进行改良,通过网络寻求着更多创意思路。

  “王总在用石头画抓住中年以上消费人群,将牛粪工艺品向‘年轻’化打造,看中就是我们这些90后消费人群。”郭文作为王忠祥身边最年轻的工作人员,是牛粪工艺品“年轻”元素的来源。一年半的工作经历让她看清王忠祥打的算盘,“石头画是他事业发展的基石,也为跟他打拼的贫困户,铺上了一条摆脱贫困的‘石廊’。牛粪工艺品是他事业发展的又一追求,是为脱贫户插在牛粪上的‘致富花’。”

  “花要开得好就得有养分,而牛粪涵养最佳!”郭文指着一副用牛粪做成的牡丹花工艺品如是说。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