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开学见闻

赵 静

2020年04月10日08:42  来源:青海日报
 

  4月8日,省城西宁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我省首批高校学生迎来了返校的日子。

  2020年的春季学期开学季,比往年要来得稍晚一些。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省内学生将分批次错峰错时返校。

  经历了漫长的寒假,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同学们再次相聚校园。

  4月8日,青海大学根据省政府通告精神,按照先省内后省外,分区分批错峰返校的原则组织学生有序返校。即日起省内2020届毕业生开始返校。学校在火车站、西宁汽车客运总站、新宁路客运站等设置学生返宁接站点。

  4月9日,记者站在青海大学北门口,与学校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共同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中午1时10分左右,通勤大巴从远处驶来,缓缓停靠在学校北门口,返校的学生陆续下车。

  看到校门口“欢迎同学平安返校”八个红色的大字,很多学生都很激动。大四学生李晓宁兴奋地说,“终于开学了,可以告别在家上网课的日子了,跟老师面对面交流挺让人期待的……”

  “请同学扫青海大学信用健康码,以间隔一米的距离在等候区等候!”“请刷校园一卡通!”“请消毒,更换新口罩!”“请等待红外线测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指引着同学们依次按程序进行,完成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会贴心地说上一句:“你的入学报到手续已办好,欢迎返校!”

  进入校园,返校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领取胸牌前往各自的宿舍区。

  看着孩子安全到达学校,大四学生马楠的家长马正泉说,“学校采取的这些防护措施很严格、周到,给我们家长吃了‘定心丸’。”

  《2020年春季学期入学须知》分发到了每一位同学的手中。“走好第一段路:开学返校一律走北门,从北门直接到达学生公寓。上好第一节课:线下上课时务必到指定教学区上课。吃好第一顿饭:按网格化管理分区到指定餐厅取餐。第一次购物、洗浴、理发等:遵循学校安排的时间和地点。”这是学校网格化管理的4步骤。同时,学校还规定校园活动要佩戴胸牌,学生之间不得相互交换胸牌。按照“靠右行走,保持一米距离”的原则,保证上课、居住、饮食、文化等活动相互独立,尽量减少活动范围。

  在土木工程学院男生宿舍楼前,手中也拿着一份《入学须知》的大四学生陈烨同学一边接受志愿者对行李消毒,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走进学校就有一种亲切感,学校的网格化管理防御措施做得这么好,让我们非常放心。还是在学校好,可以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聊天。在毕业前的日子里我要多向老师请教,做好毕业设计……”

  “同学们所说的网格化管理,就是校内区域、功能场所以‘纵向网格间不交叉、横向网格内不流动 ’的原则,将学生所在院系、所住楼宇划分为五个区域,各个区域统一管理,为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保障。”学生工作处处长张发斌介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学前,学校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开学后抓好师生体温监测、口罩发放、更换,教室、宿舍日常消毒、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向师生做好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宣讲等等。总而言之,把各项防疫措施要落在实处。”

  记者在学生食堂门口看到,免洗消毒剂、洗手池都已准备就绪。

  学生食堂经理汪继兵介绍,“学生进入食堂前先要洗手、红外线测温,然后间隔一米进入食堂取餐,提倡学生打包带回宿舍吃,必须堂食的要单人单桌进餐,不允许面对面,进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在这之前,地处市区中心的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在7日、8日两天错峰返校、错时报到,全校97.5%的学生都已安全返校。

  9日上午8时30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各班的班会准时召开。各班老师以新冠肺炎及其防护等内容开展生命教育、疫情防控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意识教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和家国情怀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学院副院长王嗣雷介绍,开学后对教室、宿舍、食堂每天进行3次消毒、杀菌。因为学院的专业特色,学院的学生都具备医学常识,学生们每日自行进行3次体温监测,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填报体温检测结果。全校实行小班授课,不上合班课。暂不安排会导致密切接触的运动项目或活动,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对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授课。同时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一问二查三登记”制度(问清来去方向,检查体温,登记信息),进出人员通过扫描“信用青海健康码”进入校园。

  趁着课间休息时间,记者采访了来自果洛的伊西尖措同学。伊西尖措说,“通过这次疫情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中国速度,我身为中国人而倍感骄傲。作为一名医学生,等我学业有成后,一定要回到家乡,因为基层太需要医务工作者,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除病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经寂静的校园现在又生机勃勃。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和校园内嫩绿的枝丫、待放的花苞,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