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党建有力度 民生有温度

创新宣讲方式 筑牢基础连民心

李雪萌

2020年03月31日09:02  来源:青海日报
 

“红马甲暖心行动”为孤寡老人送新衣

本报记者 李雪萌 通讯员 包成琛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始终把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党建引领发展的落脚点,以“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谋发展”为目标,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优势,让党建有民生“温度”、民生有党建“底色”。

党员干部给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祁连县委组织部供图

3月的峨堡镇依然有些寒冷,在牧民昂毛家里,峨堡镇党委组织员同时也是白石崖村“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队一员的才让多吉从包里拿出“中央一号文件”藏文宣讲彩页,用通俗易懂的藏语讲解给昂毛听。

自从全镇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工作以来,才让多吉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经常入户为牧民宣解文件精神,并做到宣讲方式上求“活”、宣讲语言上求“土”,宣讲内容上求“实”,让牧民群众切实了解和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力争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峨堡镇白石崖村的卓玛什加是70多岁的老人了,看到才让多吉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不厌其烦,耐心地向他讲解民政低保政策时,卓玛什加深情地说:“尕尾娘当!尕尾娘当!(辛苦了)”称赞他们是守护草原牧民安康、为群众遮风挡雨的“守护神”。

在祁连县,像才让多吉这样充分发挥藏汉双语优势宣讲政策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祁连县组建了县委宣讲团、马背宣讲队、帐篷宣讲队,深入乡村、企业,采取“宣讲规模小型化、宣讲内容精准化、宣讲形式多样化、宣讲语言鲜活化、宣讲队伍群众化”和坚持“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五化五用”工作模式,用农牧民党员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方言,多角度、全方位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用党的理论政策凝聚群众。

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的同时,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实施“千家讲堂‘巡讲’”工程,以祁连山大讲堂、中心组学习会、机关党建联盟、“支部统一党日”等“线下”平台为主,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展新思想、悟初心、惠民政策等专题讲座。用活用足“远程教育”“祁连先锋”“走进祁连”“手机村务通APP”和“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党章党纪党规以及农牧民党员看得懂、易接受、感兴趣的特色种养殖业等内容,引导农牧民党员、群众“掌上学”,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入心入脑、实用技术得心应手。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宣讲活动980余场次,4万余名农牧民群众接受教育,线上推送信息1万多条,实现教育全覆盖。

深化帮扶机制

聚力扶持暖民心

祁连县夏塘村“第一书记”陶虎坐在80多岁的马生昌家的热炕头上,两人唠起了家常,询问完马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两人聊起了今年脱贫后村集体经济收益情况,并告诉马生昌脱贫后村集体可以为他们补贴一部分医疗保险的事情。话音刚落,马老爷子竟拱手表达谢意,“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扶,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你们这些为村里办事的‘第一书记’,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幸福。”一路走来,看着贫困群众从不理解到热情接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一点一滴的变化,让陶虎在基层越干越有劲。

近年来,祁连县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多措并举,深化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努力做大集体产业筑牢发展根基。按照“优势村突破,一般村发展、薄弱村转变”的原则,统筹整合资金7341万元,为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实体注入资金。聘请省、州农牧、林业、土地、财政等部门和新经济组织方面的专家,以“农产品电商+市场营销”等内容为主,采取集中授课、实践考察等形式,对村“两委”班子、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全覆盖式培训,受训人次200余人。

县财政、农牧、自然资源、金融、税务等部门制定出台扶持培育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政策,开通“绿色通道”,从简化审批流程、减免配套服务费用、提供金融贷款优惠(党员创业带富基金)等方面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抱团发展驱动一批”“盘活资源撬动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多元叠加带动一批”“项目带动激活一批”的“五个一批”多元化发展模式,打好“地方牌”,创新发展方式,多种途径搞活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45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1.48亿元,累计为3万余名群众分红1380万元。

建立“支部联村、党员联户”帮扶机制。深化县级领导“1+10”联系服务群众、“机关支部一线结对,在职党员进村(社区)”等联帮服务活动,全县51个机关党组织1700余名干部职工,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与45个村级党组织15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联建,全县3408名党员在基层一线亮身份、践承诺,服务群众,扎实开展“红马甲暖心行动”和“十个一”活动,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帮助贫困村找准发展路子、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5000余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50起,落实帮扶资金210万元。

依托“教育扶贫”“医疗救助”“雨露计划”决战脱贫攻坚。通过引进项目、孵化人才等形式,培育实体产业27个,开办电商网店产业42个,培养挖掘机、汽车驾驶员、面匠、电焊工等技能型人才600余人,转移劳动力6053人次。法治扶贫每月入村开展法治服务、依法治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矛盾调解、信访处理等工作,深入村社送法律上门服务135次,化解矛盾纠纷36件,宣传教育121场次,提供法律服务36件,不断运用法律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建强组织阵地

夯实根基聚民心

按照“破难点、重细节、活利用”的思路,祁连县精心组织、合理规划、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倾力解决党组织阵地场所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实现组织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实施阵地建设“双工程”。按照“九有九规范”和“六有两统一”标准要求,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村级阵地“清零工程”和阵地“温暖工程”,并配备取暖设备,实现全县50个村级(社区)党员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建成24个机关党群活动阵地。坚持把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与“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相融合,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级活动场所教育培训、理论政策宣传、服务群众、丰富文化生活“一室多用、功能兼顾”的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支部统一党日”、谈心谈话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强党性、长知识、增和谐。

同时,创新网格服务,完善县乡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群众需求代理代办、无职党员网格化服务等机制,打通便民服务“绿色通道”,确保群众办事“有据点、找得到、办得成”。

目前,祁连县各村(社区)党组织运用活动场所开展“支部统一党日”活动300余次,讲党课300余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9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80余次。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