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满负荷 复工更复能

——走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线

陈 晨 钟 倩

2020年03月12日10:56  来源:青海日报
 

 

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正在工作的职工。 记者 钟倩 摄

 

在海西、海南的茫茫戈壁,一排排浅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如同蓝色的海洋。在这背后,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的新能源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助力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你好,登记时请保持距离,请测量一下体温。”当记者来到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顺着规划有致的生产区道路前行,来到硅棒生产车间——还原分场,在这里生产出的多晶硅棒通过后处理加工应用于下游光伏产业、集成电路等行业使用。

在中控室,2名监控人员正在监控着整个厂区设备的运行状态,紧盯每个工艺参数,观察是否发生异常状况、巡检是否到位、洁净操作是否规范,一个人就要照顾到40多台生产运行设备。该区的技术专责张才刚告诉记者,“还原炉设备24小时不停地运行,春节期间,分场一直在连续生产,3个班组的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轮班在岗,工作人员每天测两次体温,在交接班时汇报班长,确保防疫期间的生产安全。”

厂房内,20台反应炉整齐矗立。马建军是还原分场的内操巡检人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观察还原炉的温度,春节期间他和同事一直在岗。内操巡检的工作看似轻松却不简单。

“如果设备温度过低会降低沉积速率,影响生产效率;温度过高会造成硅棒融化,影响还原炉的正产运行。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设备和产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马建军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做好生产保障和运行维护工作。截至2月27日,黄河水电新能源分公司月累计多晶硅产量87.2吨。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其销售占到国内市场的15%左右。黄河水电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徐高敏表示,我们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现在电子级产品产能从过去的80%左右提升到95%以上。我们今年的重点目标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更要在今年年底达到国内12英寸半导体材料的测试要求,通过技术改革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突破12英寸大关,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与新能源分公司一路之隔的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同样满负荷进行。

经过登记、量体温、消毒等工序记者进入了太阳能电池制造分厂的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声入耳,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李智是车间的一名年轻员工,将异常的半成品挑选出来是他日常的工作之一,“我们3班倒24小时进行生产,春节期间也没有停工。”李智说。

谈及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公司副总经理高鹏坦言,疫情初期,公司的人员返岗和原材料运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对困难,园区和公司同频共振,迅速行动。园区第一时间调拨防疫物资,同时在人员返程和物资运输上给予支持,公司及时做出人员调整,扩大供货渠道。如今,“车间人员基本已经全部到岗,达到了满产状态。”

经过制绒、扩散等十道工序,一个个电池片被组装成组件,然后出厂被送往各个光伏电站,在那里释放光热。从20.3%到21.5%再到22.25%,太阳能电池制造不断提升转换效率,“目前我们的工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谈及未来的发展,张强充满信心。在其他车间,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在高效N型IBC电池及组件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上下料机器人来回穿梭,生产研发工作正常开展。据公司副总经理高鹏介绍,“电池转换效率未受到疫情影响,反而稳步提升,目前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可达23.2%以上。”

“2月20日要给墨西哥公司销售双面PERC电池,请你们安排发货。”销售按客户所需接单,车间保质保量生产,发货部门按时按点发货,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继圆满完成首批意大利市场出货之后,太阳能公司海外市场再传捷报,批量出口墨西哥的产品于2月25日全部到达上海港,今年第二批次海外出口订单全部顺利交付。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