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给力 生产助力

郑思哲

2020年03月05日08:29  来源:青海日报
 

工人们从储备库搬运化肥。本报记者 郑思哲 摄

本报记者 郑思哲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春耕备播不可耽误。

为便于工商合作、农企对接,满足全国春耕农资供应需要,2月28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全社会正式公布88家营销网点多、经营品种全、供应有保障、业绩优秀、诚信可靠的农资企业名单,我省的青海农牧生产资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茫崖兴元钾肥有限责任公司位列其中。

青海农牧生产资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早计划、提早安排,以充足的储备,在井然有序保证全省各地春耕备播的同时,继续在我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大展宏图,为我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发挥老字号企业应有的作用。

2月23日,位于西宁市柴达木路的省农资集团化肥储备库大院里,大小货车进进出出,传输带隆隆作响,工人们将一袋袋化肥装车,农忙时节的气息从这里传到了田间地头。

大院内不管是库房里亦或是库房外,都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化肥。“这些化肥基本上都是年前储备的,为的就是给我省春耕保障充足的供应。”青海农资集团总经理刘海龙说。

得益于青海省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农业银行城东支行的大力支持,提前发放储备贷款资金,现场签订办理贷款手续,简化流程,使得青海农资集团较2018年提前采购储备近40天,全力完成了储备任务。而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发生。

当疫情防控尚未结束,春耕时节却日益临近。此时,青海农资集团承担的省级化肥储备制度“蓄水池”和“压舱石”的作用凸显出来。“本来还担心化肥的供应不足耽误了春耕可咋办。一看这儿的储备,我们心里就放心多了。”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位农户说道。

(上接第一版)

“在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生产供应关键时期,青海农资集团改变创新农资营销、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线上产品农化知识指导等远程电子服务,线下统一配送、送货上门,开通绿色提货结算通道,减少人员聚集。同时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压缩中间流通环节,与基层网络和终端农户直接对接,最大限度让利于农民及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与去年同期西宁地区零售价格相比,磷肥产品磷酸二铵下降9.2%,氮肥产品尿素下降8.3%,各类复合肥产品下降9%。”刘海龙的介绍清晰直接。

而作为我省重要的有机肥生产企业,青海农资集团控股的青海省专用肥料有限公司的及时复工复产,也支持着我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有机肥提档升级的有序开展。

2月25日一早,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青海专用肥料有限公司位于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的有机肥生产基地。“目前还有一部分返厂技术工人尚在隔离,所以还未能满负荷生产。”刘海龙说。

但此时有机肥的生产车间并没有闲着。2月21日复工后,这家公司便尽快召集能够上岗的一线工人及早复工。“厂区、车间里都做了充分消毒,公司给一线工人定时测温、配发口罩,为的就是尽快恢复生产,全力保障我省有机肥春耕生产供应。”

车间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一线工人正在将原料投放到机器里。随着机器的不断运转,一袋袋成品有机肥装车源源不断发运到我省各地。

“目前一天的产量大概在150吨左右,如果人员全部到位的话,24小时不停机生产,产量可达200吨左右。”刘海龙说。

青海农资集团在2013年便引进了国内从豆类作物中提取氨基酸和从玉米作物中提取谷氨酸后的副产品,与我省天然、优质的牛羊畜禽粪便资源相结合作为主要原料载体生产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经过在海南地区、浩门农场等地种植的青稞、油菜作物、海西地区在枸杞作物及西宁周边地区在蔬菜设施农业中进行的持续肥效实验中,显示出提升地力,肥效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刘海龙介绍,多年来,青海省专用肥料有限公司依托青海省农科院土肥所和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支持,针对青海省域内不同作物种类实施精准配方,生产多功能型、全营养型配方肥,可有效提升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弥补了传统的由畜禽粪便为生产原料的有机肥缺乏作物所必需营养元素等缺陷,达到精准施肥,减肥增效的效果。

作为我省有机肥生产重点企业、第一届有机肥联盟理事长单位,青海省专用肥料有限公司根据我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总体目标规划,在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水平,着力推进有机肥技术、产品升级,向功能型、营养型新型有机肥产品转型,加快有机肥二期扩能工程及有机水溶肥、叶面肥、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的生产建设进度,全力打造建设我省首家全系列绿色肥料生产基地。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