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当大家阖家欢乐过春节的时候,他们在加班加点枕戈待旦;当大家对人群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在走街串巷开展摸排;当大家延长假期宅在家的时候,他们在疫情一线奋战攻坚。他们不是医生护士,却拿着温度计挨家挨户测量体温;他们不是警察,却带着笑脸每家每户排查疫情;他们不是战士,却义无反顾冲在疫情一线战斗;他们没有整套的防护装备,在疫情最前线,一只普通的口罩是他们唯一的“保护伞”。他们,就是奋战一线的社区人!
把初心写在行动上
“今天能回家吃饭吗?”“不行,入户摸排、宣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让别人去不行吗?”“那怎么可以,我是社区‘第一责任人’,我必须在岗,中华巷的居民都认识我、熟悉我、相信我,只有我去入户宣传,居民们才会重视起来。”当家人又一次询问中华巷社区党委书记滕永红是否能回家吃饭时,她这样答道。放下电话,她继续提着装有温馨提示、承诺书等宣传资料的口袋,走在中华巷的街街巷巷,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遇到不听劝、不配合的外地来宁或外出归来人员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理解配合后才会离开。在她和社区干部的影响带动下,居民们纷纷响应号召,主动取消春节走亲访友的安排以及各种聚会,自觉地戴上了口罩,减少外出。
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张奶奶,我来给您测体温了,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这段时间您需要居家观察,有什么情况一定及时跟我联系……”光华路社区党委书记刘伟一边为居民张奶奶量体温,一边这样叮嘱她。这个春节,刘伟每天早上8点准时从家里出发,沿着既定路线在社区奔走,为7名关注对象进行医学观察,监测身体状况。“35.5℃,体温正常。”在一户居民家中,刘伟从一小伙手中接过体温计,仔细看了看,将这个数字记录下来。她手中有一张记录表,登记着每个重点关注对象的信息,每天两次测量体温的数据,每天关注了解返宁人员居家隔离情况,确保潜在疫情不扩散。除此之外,她还要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宣传,有些年纪大的居民眼神不好,看不清宣传册,刘伟就要把相关的注意事项详细地解释一遍,常常是口干舌燥、喉咙沙哑,却顾不上喝一口水。
把真情融进服务中
“您好,我是富兴路社区的工作人员,您今天需要什么,我们给您送来。”已经接受居家隔离13天的武汉回宁居民安志强,接到了富兴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连芳打来的电话。这是富兴路社区为辖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的上门配送服务。在疫情防控排查阶段,全体工作人员都忙于宣传入户,为保障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吴连芳主动挑起重担,每天为他们购买新鲜蔬菜和生活用品,同时把隔离居民家中的生活垃圾带走。对于被重点监测,寸步不得离家的现状,居家隔离人员总是会有一些情绪上的不稳定,许多隔离人员觉得街道、社区是小题大做。为此,吴连芳每天打电话给隔离人员,安抚隔离人员及其家人的情绪,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打消隔离家庭的顾虑,赢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确保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西区无数的平凡人,都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刻下自己的坐标,书写着平凡人的不平凡,我们翘首期盼一个元气满满的春天!(来源:西宁市城西区委宣传部)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