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山冬韵

孟春琳

2020年02月07日09:18  来源:青海日报
 

  冷峻北极山 李志平 摄

  白雪茫茫,大地寂然 李志平 摄

  雪霁初晴,地处湟源县城的北极山白雪皑皑,银光粼粼,暗藏在雪下的黑刺果偷偷露出一个个金黄的小脑袋,窥瞰山下天公的杰作,玉的世界,阳光照过来,如镶嵌在玉上的一只只眨巴着的小眼睛,是那么灵动和富有生机,在这广阔的以雪为主宰的地盘上,小小的黑刺果一点也不逊色,反而经过雪冻后变得更加鲜艳无比,吃起来也会更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北极山,这个梅要被黑刺果代替了,它虽然没有腊梅的香浓,但在没有腊梅的山野,那甜中带酸的清香总能沁人心脾,与雪堪有一比。

  黑刺果方言也叫酸蛋蛋,学名叫沙棘果,呈金黄色,是青藏高原上普遍生长的一种灌木,抗旱耐寒,多以丛生。当秋季闪亮登场,成片的灌木丛中,金灿灿的硕果便挂满枝头,一个枝杈上能挂四五十个小果果,繁盛得都能扎成堆了。

  我打小就爱吃沙棘果,到该摘取的季节,带上装黑刺果的罐头瓶、搪瓷缸之类,约小伙伴们上山去摘。我们边吃边摘,把摘下来的黑刺果装进容器里。吃了沙棘果,牙齿就变得酸软无力,嚼东西时牙神经被刺激甚觉疼痛感,不敢嚼,这种状况,方言通常表达为“牙龇”,过一两天牙齿就会恢复正常。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沙棘果虽好吃,但是要遭一点罪的。

  摘回家的沙棘果,清洗干净,晾干水分,捣碎,放入蜂蜜,搅匀,盖上盖子,密封至少一周,然后装瓶,每天早上空腹喝一两勺,起到清肺止咳的作用。

  山上除了沙棘灌木林,还有苍松翠柏的乔木林,在茫茫白雪中独领风骚,苍劲挺拔。北极山上的松树种类有油松、马尾松、云杉、刺柏等,能在雪中显翠的也只有云杉和刺柏了,尤其是云杉。云杉树上的落雪,如纱一般白中透着清亮,在绿色的掩映下散发淡淡的青涩,明亮中透出一股清爽,跟玉雕一般,这就是所谓的琼枝玉叶吧,温润如玉。

  而云杉树上的松塔是北极山在这个季节开出的最美的“花”。“花瓣”褐色,厚实坚硬,层层叠叠,微微张开,如木雕的一件件艺术品,镶嵌于苍翠的松枝上,古朴高雅。由于北极山的气候条件不足,一般结不出松果,只长出松塔,里面不坐松籽。

  如有掉在地上的松塔,我喜欢拿回家摆在柜子上欣赏一番,我也喜欢在松塔“花瓣”上画上不同的画或写上字,自己把玩。

  北极山上的树林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感,高处是沙棘灌木林,低处是云杉等乔木林,山麓是杨树林,山腰一带则是碧桃林和杏树林。

  这些碧桃林和杏树林静静矗立在雪山中,看似被雪冻僵了枯枝,实则它们在雪中暗贮能量,为初春的绽放做着准备,只要春风拂过,便竞相开放,还没等草长莺飞呢,大片的粉嫩,大片的雪白就已装饰北极山的春天了。尤为夺人眼球的是,在这些林子里的雪地上,密密麻麻串满了小小的麻雀爪印,不由让人蹲下身子,细看那小小的爪印,像是被人精雕细琢画上去的。就在细细端详之际,头顶叽叽喳喳飞过几只麻雀,蓝天之下,雪山之上,迎着阳光,舒展筋骨,自由自在。因北极山上相对寒冷,落雪堆积后呈现出颗粒状,像堆积的一层白砂糖,太阳一照,雪面稍有消融,再经晚上气温骤降,表面就形成一层薄薄的壳,用脆皮蛋糕来形容是恰到好处的,所以它与松软的堆雪相比稍有硬度,麻雀踩在上面,那小爪上的每个骨节包括指甲都被印得清晰可辨。

  在雪地里捉麻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大地被雪覆盖,裸露在地面的食物也被盖在雪下面了,而雪地上之所以留下这么多麻雀爪印,是因为麻雀觅食留下的。想捉麻雀,只要在雪地里撒上一把秕谷,把筛子扣在秕谷上方,然后用一根小棍子支住筛子一侧,再用一根绳子系在小棍子上,把绳子放长引至隐蔽的地方,当麻雀看到秕谷时就会蹦到筛子底下觅食,这时只要轻轻一拉绳子,那个小棍子被拉倒,麻雀就扣在筛子底下了。当年,我们把捉到的麻雀裹上厚厚的泥巴,放进灶膛里烤,或架起一堆干柴点燃,挂在火苗上方翻转烧烤,等烤熟后拔去干巴巴的泥巴,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诱人的美味让人垂涎三尺。小时候跟着稍大一点的孩子们,干了不少这样的坏事。

  说来也奇怪,在我长大后,有几年时间里没看到过麻雀,山林一片静谧,人们都戏说青海的麻雀扒着火车去了四川,此时才知道保护自然界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后来,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生态恢复良好,环境逐渐改善,麻雀也在不知不觉中回来了。

  北极山背靠雄伟高大的八拜山,远看犹如依偎在父亲怀中的稚子。在伟岸的八拜山呵护下,北极山上庙宇林立,从下到上沿着山脊依次分布有法幢寺、大雄宝殿、土地庙(祠)、迎翠亭、金阙观(内有真武大殿,即无量大殿)、三清殿、魁星阁,最高处是揽胜塔。这些庙宇均有着悬山顶式屋顶(庙宇的屋顶建筑样式一般有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及飞檐斗拱结构的建筑风格,且雕梁画栋,色彩鲜明。看那庄重典雅的屋顶,气宇轩昂的飞檐,设计精巧的斗拱,雕刻精美的垂花柱(悬柱的一种,因与立柱相对半悬于空中,底部有花型雕刻而得名),无一不叫人由衷感叹中国建筑的美妙绝伦。

  白雪茫茫,大地寂然。从空灵的天际穿透人心灵的便是山上的一声声钟鸣,那声音萦绕于耳畔,萦绕于飞檐,萦绕于空中,直上云霄。北极山虽小,但亭、塔、观、殿、庙、寺齐全,是当地一座道教名山,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近几年也有所修缮和补充修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有关资料,早年在北极山有一个叫椎髻子的道人出家,每天手持木鱼绕山诵经,修习正道,救难于百姓,百姓十分信服。椎髻子在北极山羽化后,人们还会听到他的诵经声,甚至有人在山中挖大黄时突然看到椎髻子,并让他们往山上搬帐篷,因他们信服椎髻子,便毫不犹豫地把帐篷搬到山上,结果晚上下大雨发大水了,好险啊!之后他们到北极山找椎髻子,才知椎髻子已仙逝多年……

  我想,那时的北极山因椎髻子而香火不断,繁华一时;北极山也因椎髻子而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名山。

  站立北极山麓,但见山门飞檐直指苍穹,豪气万丈,高峰锁雾如絮飘散,轻盈闲逸。雪霁初晴的北极山,阳光普照,云雾缭绕,几成仙境,不然怎会有“云烟捧处翠楼悬”的诗句呢?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