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拉乡养牛方式变了

栾雨嘉

2020年02月06日09:23  来源:青海日报
 

  冬日午后,驱车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都兰村一片开阔田地,一群体格健壮、黄白花纹毛色的西门塔尔黄牛慢悠悠地在田间溜达。跟随牛群的该村村民索南尖措说:“村里的西门塔尔黄牛都是集中放养,今天我担任‘黄牛托管师’,照顾这些牛。”

  “这些牛现在可是我们全乡的‘宝贝疙瘩’,它们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引领着茫拉乡迈向富裕,现在全乡的村民都在养殖西门塔尔黄牛!”茫拉乡党委书记牛焕青介绍。

  时光回溯到1992年。“那时,村民开始养殖土黄牛,按照传统的畜牧方式在草山上进行散养。但伴随着放牧数量的急剧增长,有限的草原渐渐不堪重负。”牛焕青说。

  草畜矛盾突出,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让牛“食不果腹”。为让草原重新焕发绿色生机,茫拉乡决定先从禁牧入手,同时动员号召群众们义务植树。牛焕青介绍:“从2016年开始,我们乡从都兰村到茫拉河再到黄河边的白刺滩先后禁牧了1.2万公顷草山,群众在江当村、吐鲁村、郭拉村栽种了2000公顷耐寒的柠条,草场外围拉上了40多公里的网围栏。”

  禁牧、种树的手段有效保护了环境,使得草山得以休养生息,但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茫拉乡有1842户7991农牧民,大多靠畜牧业,禁牧后农牧民的牛产业应该怎么发展?

  牛焕青说:“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对接市场,向贵南县农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员讨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作出了决定:一方面,通过黄牛品种改良项目引进良种公牛,将本地土黄牛改良为经济效益高的西门塔尔牛、黑白花等优质品种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种草养畜,在全乡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禁牧封育成果。”

  “土黄牛的肉质不好,产奶量也不高,经济效益非常低。”索南尖措说。经过品种改良后,淘汰了个体小、生产性能低的土黄牛。“西门塔尔牛产肉、产乳量都很高,一只土黄牛牛犊在市场上只能卖2000元到3000元,而一只西门塔尔小牛犊就可卖到9000元至10000元!市场价一公斤牛奶卖到10元,这又为他们致富增添了渠道。”牛焕青说。

  目前,全乡西门塔尔牛的存栏数从2016年的3511头增加到5665头,母畜比例从71%上升到89%。之后,茫拉乡黄牛新品种养殖“三统一分”管理模式也随之出台,即统一防疫、统一鉴定、统一调运和分户养殖,实现了黄牛母畜比例常年保持在85%左右,做到了禁牧不减牲畜、禁牧不减收入。

  同时,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也在茫拉乡推行开来。“目前全乡半舍饲养殖率达80%以上,终结了过去在草原无序放牧的历史。原来我们的地里只种青稞和小麦,现在村民在水浇地种玉米、燕麦,还套种青稞和豌豆。2019年全乡种植青稞和豌豆43.86公顷,玉米23.13公顷,燕麦167.93公顷,种草养畜不仅为牛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也更加巩固和扩大了西门塔尔牛的养殖规模。”牛焕青说。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