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亿元的青海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青海·海西·格尔木·苏弥山庄”落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这个集沙化治理、土壤改良、现代农业、有机环保、植树造林、花海果园、科普研发、观光采摘等一体的多功能公园由青海芝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打造。
“南边是昆仑山,北边是胡杨林,东边连接着‘一带一路’的通道,西边则是一个大风口。” 青海芝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应山正是看中这个特殊地理位置,来实现他多年来为格尔木市打造一片绿洲的梦想。
为实现这个梦想,过花甲之年的黄应山多年奔波在各地,参加治沙绿化培训会,给自己充电,向相关人士“取经”。
“虽然在这里做绿化要面对海拔高、空气稀薄和降水量少的艰苦环境,但是通过采取合理的计划和有效的措施,我相信‘奇迹’是会降临在这片土地之上的。”黄应山的内心有这样的初心和信心。
2015年,以推进沙化综合治理为初衷的“沙漠造血计划”正式启动,项目整体2000公顷分三期完成。在一期项目实施中,黄应山逐渐发现计划和现实有差距,因距离市区远,水电无法及时供应到位,经常出现断电断水,维修电线杆时,漫天的黄沙,都看不到下一个电杆在哪里。
于是,他们决定先修建一个供电所保证供电质量,再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达到生产生态精准用水的综合利用。
为了锁住西边的风沙口,护林员加强了日常的巡护和看护工作,6个人每天分片区看管,以便及时了解风沙重新覆盖的情况。
“我们这里的每一排树都带有标记,当风沙吹过来时,沙土埋过了这个标记,我们就继续种下一排,一期项目已种植70.67公顷的防护林,乔灌木苗木383.4万株,我们终有一天能够锁住这暴风沙土的肆虐!”黄应山充满信心。
今天,他们迈出了修整沙化土地的第一步。通过种植特色的乔、灌木,结合过滤式的防风固沙的林下经济植物为山庄的基地色,以此来改变生态环境,这样既能真正实现“沙漠输血”到“沙漠造血”的转变,也能为后续打造农林开发有机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苏弥山庄已完成一期万亩绿色全覆盖,植被成活率达到85%以上,已成为格尔木市区外围的绿色天然屏障。这绿色包括种植有机枸杞423.33公顷,特色中草药72公顷,自动化温室大棚20座,种植藜麦、油菜等33.33公顷;完成万吨有机肥料厂、成品库、保鲜库各一座;“胡杨展览厅”、“青少年教育基地”、“木楼观景台”等10个景点已初步建成。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