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青海时刻”系列报道

青海博士服务团:“组团”建言献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02月02日11:30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2月2日电(杨阳)本网从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来青博士服务团发挥“组团式”优势,组织11名医学博士,结合青海地处高原、交通线长、农牧民多、多民族多宗教的特殊省情,集体研究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医学建议并提交相关部门。

以持久战的准备打赢阻击战,做到“组织有序”

冬季低温有利于病毒活跃,而夏季高温病毒难以耐受,根据抗击SARS经验,疫情可能会持续数月到夏季,故应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结果努力,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细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后勤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宣传舆情、科研攻关、综合工作等工作组,加大物资调运、储备,切实保障药品和物资供给,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强化统一领导,各地各单位听从统一指挥、做到统一行动,在时间上抢占优势,在空间上严密布防,增强资源配置力度和政策保障能力,做到忙而不乱、有力有序。

设立专款专项,做到“保障有序”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处于流行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传染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诊疗方法等,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识阶段,应注意加强科技攻关,动员科研机构加强医药基础、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开展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及创新平台建设。

青海幅员辽阔、交通线长,做到充足的物资储备非常重要。应注意统计排摸抗病毒药品、口罩、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库存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积极采购,做好物资储备计划,严把产品来源,严控产品质量,保障重点物资的充足供应。积极开辟社会捐赠通道,方便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防控物资进入我省。对于偏远地区更应充分储备,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调配。同时,积极做好疫情扩大等极端情况的预防工作,预备可以随时隔离开的独立区域,独立的郊区宾馆为比较合适的场所,对疑似人群和密切接触者建立独立观察空间,实现有效切断和完全隔离。

制定医疗机构应急处理方案,做到“治疗有序”

冬春交接之际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发热原因多,大量患者就诊易形成交叉感染,重点应设立各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并通过媒体及公告及时告知居民,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就诊后的有序分流也是关键措施。一是组建核心专家组。除呼吸科、传染病方面专家,还应邀请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参与防控、救治工作。这方面,注意联动用好对口援青资源和来青博士服务团医学博士资源。二是制定科学工作预案。高海拔缺氧地区,极易加大肺炎患者发展为重症的几率。我省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重点考虑制定具有高原特点的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按照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不同层级分类救治。就近设置定点医院,防止远程转运容易造成转运过程的污染、传染和病人救治的时机耽误。构建网络医院远程会诊就医模式,在网络平台上推送免费咨询服务,及时帮助患者科学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避免挤医院导致交叉感染。

三是注意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四版诊疗方案,对照诊断标准、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等要求,进行规范诊治,确保医疗人员安全和工作中不发生交叉感染。四是坚持中西医结合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和藏医药在防治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探索民族医学在防疫中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扬光大。

运用属地化、网格化、信息化等现代治理手段,做到“防控有序”

青海目前感染患者多属于输入病例感染,鉴于医疗资源有限,所以严格控制输入病例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控措施。抓紧做好在外过节即将返青各类人群的摸底工作,对疑似患者劝其就地就医并经当地卫生部门确认健康后再返程。隔离和追踪工作是目前我省防疫工作的重点,除做好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工作以外,注意做好登记工作,保留3个月内入境人员的联系方式和住地地址,做好隔离及定期随访工作,防止输入性传播。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做好网格化管理,每个小区及单元楼都配备管理员,并及时公布联系方式及电话,将社区和医院做到直接对接,避免人群大规模流动造成二次扩散。

制定废弃口罩回收方案,要求所有社区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好废弃口罩专用容器,避免二次传染。积极利用5G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手段,规范和方便流动人员管理随访。注意把科学合理防疫的理念和方式下沉到基层,引导基层群众和单位善待来自疫区或已感染病毒的患者,避免把特定人员推向被歧视化的社会困境。

做好科普宣传宣教工作,做到“心理有序”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量大,个人无法识别真假,又关系到自身安危往往想最坏的情况,容易放大焦虑。一是加强大众科普,以理性理智战胜恐慌。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要及时发声指导,透明、权威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避免小道消息“似水泄地”“如火燎原”。由宣传和卫生部门印制发放官方手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防控知识。开设疫情专项心理干预咨询电话和网络问诊,正确引导就医,避免普通病人恐慌。二是做好提醒教育,确保不侥幸大意。目前已发现多起“不典型”案例,患者不是以呼吸病症状看病的,有的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心慌、头疼、患结膜炎,甚至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隐性传染源,需要第一时间加以鉴别诊断,尽早隔离。强化早期筛查和识别,帮助群众尽早识别早期症状并及时就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全面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三是加强正面引导,增强信心。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客观分析,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针对网民反映的情况、社会关切的问题,逐项客观回应,以公开透明稳定公众预期。特别是注意讲好疫情得到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事例,增强群众信心。及时总结宣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做好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的防控工作,做到“社会有序”

疫情本身的发展牵涉面广,稍有不慎,风险就会蔓延,极易形成具有系统性影响的社会管理危机。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打击散布传播谣言的行为,降低社会紧张情绪,避免疫情风险和社会风险交叉出现。化危为机,做好僧众、信众的宣传解释工作,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防控排查等工作。鉴于目前牧民生活方式和状态很容易引起家族性聚居传染的情况,应做到户户有监管、日日有汇报,发现一个,隔离一户,甚至一个单元。从目前的情况看,72%的感染者是超过40岁的人群,男性感染者占64%,40%的感染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应注意做好留守老年人、养老机构、孤儿院和流浪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月底三月初,是开学返校和外出务工的高峰期,应错峰疏导,做好各级学校的防疫工作,适当延迟大中小学开学时间,做好在校学生动态管理,鼓励网络教学;改变以往集中招聘为网上招聘,让农民工既能减少外出聚集,又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开展进一步的健康检查,并为他们出具健康证明,帮助他们顺利返回岗位上班。做好公共场所的防控,加强口罩佩戴和手卫生的监管力度。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