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要检查好安全工器具,准备好材料,大家一定一定要戴好口罩。”1月30日,国网青海尖扎县供电公司康杨供电所安全员方天良向身着“红马甲”的4名同事叮嘱道,这是连日来他们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紧锣密鼓开展疫情防控保供电工作的一个缩影。
48岁方天良从事配网运维工作已经有25个年头,是国网青海电力金色热贡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员。今年春节,他和其他4名党员服务队队员组成了保电小组,不仅负责康杨镇及38个行政村的安全可靠供电,还担负着供电辖区内的疫情防控保供电工作。
“疫情面前,责任重大,党指挥到哪里,就战斗到哪里。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坚守在一线!”方天良坚定地说。
1月28日18时许,巡视了一天线路的方天良回到家中,准备和家人一起吃顿热乎饭,可还未坐定,便接到尖扎县康杨镇巷道村、簸箕湾村疫情防疫点临时接电的任务,来不及和家人多说,方天良立即赶回供电所,联系队员们赶赴现场。
凌冬时节,风呼呼地刮过他们的面庞,即使身穿厚厚地棉衣,带上口罩,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寒冷。抵达巷道村防疫点,方天良和队员们顾不上天气寒冷,即刻进行现场勘察、制定供电方案、开展临时接电工作。此时天已黑透,点点灯光下,红色马甲格外耀眼,队员们手冻僵了,搓一搓接着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为巷道村防疫点接通了临时电源。
电灯亮了,电热毯热了。方天良和队员们再次对线路和设备仔细检查确认后,坐上车赶往簸箕湾村临时防疫点……回到供电所时,已是晚上十点,心安下来的方天良这才记起,晚饭还没顾上吃。
第二天一大早,方天良又接到一项任务,尖扎县康杨黄河大桥防疫点临时增加帐篷和用电设备,需要马上供电。康杨黄河大桥是进出康杨镇等两镇三乡的总关口,人口密集流通,属于高风险区域,该防疫点保供电任务重要又艰巨。在防疫点,方天良和队友们分工协作,现场勘察、用电负荷测算、现场制作临时电源接口等工作配合的得心应手,不一会临时电源便接好了。队员们不忘对接入的用电设施和主供电源再次进行全方位检查确认,确保所有设备均能安全稳定运行。
“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用电问题随时联系。”方天良再三叮嘱防疫点工作人员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并留下联系电话。
自1月28日起至30日,方天良和队员们对供电辖区内9处防疫点接通临时电源,并对重要线路、设备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春节里,在这些与疫情斗争的日子里,金色热贡共产党员服务队用实际行动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以央企责任守护着万家灯火和人民安康。
金色热贡共产党员服务队是国网黄化供电公司8支党员服务队中的一支队伍,另外七支队伍遍布在黄南州同仁县、河南县、泽库县和海东市的化隆县、循化县。连日来,八支党员服务队已累计完成39个疫情防控点的通电工作,并对所在区域的医院、政府、乡镇卫生院等重要部门、场所进行全方位供电保障。(来源:国网黄化供电公司 姜建宁 王星宇 )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