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扎实推进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防沙治沙资金8.96亿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0.84万公顷,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海西州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为思路,依托公益造林、三北防护林、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小范围人工治理、大范围封禁保护,建立7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6个沙漠公园,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坚持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向沙区倾斜,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柴达木盆地独特生态地位。
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以坚持生态保护完整性为重点,统筹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严格湿地用途管制和总量管控,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目前,全州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53处,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省之首。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好转,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全州野生动物种类达196种,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62种,野生植物资源达400余种,可开发利用的达198种。
在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同时,沙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枸杞产业成为生态治理、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并在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中产生明显作用。据近年气象资料显示,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年降水量从39.9毫米增加到108.51毫米,6级以上大风由年均54次下降到不足20次,枸杞产业在保护柴达木绿洲湿地、防沙治沙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