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王宥力 张晓英

2020年01月19日09:26  来源:青海日报
 

  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持续推进循环经济,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协调共建飞地经济。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审议讨论中,“四种经济形态”成了代表委员关心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形势,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与时俱进的谋划,让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青海省委主委张周平说:“生态经济是我省具有高原特色的的基础性产业,据测算,全省生态资源价值高达18.3万亿元。因此,我们牢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重要指示,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守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还要聚焦‘一优两高’部署,研究探索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一定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努力把循环经济打造成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数字经济是我省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手段,促进传统经济数字化是促进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捷径,应该充分释放数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飞地经济要把生态重点保护区与资源开发区域有机结合,挖掘矿产资源潜力,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及稳妥有序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构建保障群众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的规划,省政协委员、黄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副站长马青山在长期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感受到培育壮大生态经济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马青山说,去年黄南藏族自治州继续实施的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受益牧户达2.5万户。许多退化草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使许多昔日的“黑土滩、鼠荒地”变成了优良牧场,广大农牧民群众拍手称赞。黄南州还通过农牧民生产补助资金政策和草原生态管理员的落实,各地都建立了草原保护制度,促进了草原生态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这项工作中,所有牧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巨大实惠,极大地助推了精准脱贫步伐。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几种经济形态的诠释和规划,以后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了。”省人大代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农业经济师陈黎说。

  陈黎说,大通县在2019年合理利用现有的16.67万公顷天然草场资源,按照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理念,实现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积极鼓励农民种草养畜,形成了以农促牧、种养结合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推进了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全县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实施。同时,大力发展农牧业电子商务,巩固和提升改造了261个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平台,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园区、畜禽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

  “四种经济形态是对青海省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海西每种经济形态都可以独立成章,同时又因为特殊的资源条件和近几年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四种经济形态在海西又具有很好的融合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眭晓波对于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的相关内容非常关注。他说,通过10年的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传统四大产业的升级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商务产业都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五个千”的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下一步海西州将结合“四种经济形态”的引领,尤其是在继续做优生态经济、做强循环经济、做大数字经济、做活飞地经济方面做一些探索,结合目前正在编制的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实现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的跨越,为全国提供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为青海经济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省政协委员、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周有元说:“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时代的大背景下,青海经济在‘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下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为此,他提出建议政府各厅局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扶持、补助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共同搭建“资金池”融资平台。政府扶持资金和协会企业集资资金为担保资金,撬动银行六到八倍的贷款额度,健全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或增信措施,完善民企信用体系建设,做到银行敢放贷款、企业守信按时还款,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金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强劲成长,因此尝试组织多场“互联网金融+”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使各方切实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合作、共赢,以便创造更大的价值,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