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西区:坚持民生导向建设宜居城区

张弘靓

2020年01月18日10:07  来源:西宁晚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将倾情尽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如何倾情尽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如何让人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近年来,民生支出持续占财政支出的80%,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尤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蝶变……

  如今,民生建设这个巨大磁场已经凝聚起西宁市各族群众的信心和力量。

  在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政府副市长、城西区委书记张爱红看来,有没有办好民生事,最好的鉴定方法就是看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支出连续9年超80%

  让西区长高了变美了

  “幸福是一个感受度的词汇,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但是长期以来,西宁市围绕幸福西宁这个坐标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本规划干到底,使得绿色发展的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幸福西宁的实惠也在实干中不断丰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幸福味道,感受到了幸福气息。”张爱红感触颇深。

  她介绍,近年来,城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市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四区三城”建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落地见效。2011年以来,民生支出连续9年超过80%,累计达123.39亿元。2019年财政支出21.21亿元,用于民生支出17.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4%。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城区长高了、变美了,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确保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改造工程

  让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西区不仅加大资金投入,更多的是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张爱红说,“十三五”以来,我们以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相继实施了绿道二期、西关大街雨污分流(新宁路至冷湖路)、五四西路人行道海绵化改造等24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涉及市政道路改建、人行道改造、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电力管沟建设等方面,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2019年,通过投资8355万元,对辖区胜利路、古城台、虎台等片区69栋楼2977户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楼体节能、基础设施、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改造工程,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及老旧煤房702间,切实提升了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同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投资9400万元,完成火烧沟山脚密林及景观绿化113.2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2.2万立方米,土地平整58.5万平方米,火烧沟生态绿带初现雏形。”张爱红说。

  在缓堵保畅上出实招、硬招

  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西区作为一个以科研、文化、教育、商贸为主体的现代化城区,着力解决“城市病”就显得更为重要。

  张爱红说,“十三五”以来,我们在缓堵保畅上出实招、硬招,先后实施了交通巷福口街、北气象巷、卫生巷等4个道路改(扩)建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944万元。

  2019年,全市改(扩)建道路38条,其中西区投入495万元,完成天迈钰惠小区周边道路建设及环境整治项目。投资1824万元,对学院巷、红房巷等10条人行道提升改造,增加街头绿地、景观小品等景观节点,增设无障碍通道168个。投资389万元,在黄河路、同仁路人行道两侧铺设宽1.5米、总长6.8公里的防滑路面,完善辖区人行道建设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的便捷与安全。

  同时,投资932万元,实施智慧道路建设。引进道路电子警示系统(智慧斑马线系统),在新宁路、文博路、兴海路、黄河路(非灯控路口)4条路段进行试点安装。

  落细落小落实

  在推动高品质生活上下功夫做文章

  张爱红深知,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只有硬环境硬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软实力。

  “我们以打造功能完备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为抓手,注重做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工作,在推动高品质生活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文章。2019年,全面实现公共阅读场所全覆盖。完成140处体育健身路径的安装及更新维修和3处示范点的提档升级。率先在全市开展爱老幸福食堂建设试点,高标准打造‘15分钟助餐送餐配餐服务圈’,累计服务老人6.6万余人(次)……”张爱红逐一介绍道,投资823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市定300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配套建设3.1千米乡村污水管网和200座污水井。投资500万元,按照“温暖公厕”标准,完成新(改)建城市公厕12座,11家农贸市场公厕实现了专人管理。

  记者还了解到,为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城西区出台《城西区加强新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设立维修基金,并在杨家寨、彭家寨村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托管、专业队伍承包等管护方式,使新村安置小区逐步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

(责编:马建辉、杨阳)

推荐阅读